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客家桐花祭 花名在外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4月11日訊】〔自由時報記者陳鈺婷╱台北報導〕俗稱「5月雪」的桐花預計4月底、5月初在全台各地盛開,客委會主辦的「2005年客家桐花祭」本週六將熱鬧登場,和過去兩年不同的是,客委會今年投入相當心力在桐花祭的海外行銷上,希望打開桐花祭的國際知名度,目前已有新加坡、韓國、日本、香港、澳洲、德國等海外團體,將來台共同體驗台灣客家風情。

油桐樹曾是客家庄重要經濟產業之一,如今成為客家文化變遷的象徵,客家桐花祭除傳播客家特有文化,也希望藉此帶動客家庄的觀光產業發展;今年是客委會第三年舉辦桐花祭,根據統計,2003年桐花祭吸引十八萬旅遊人次,創造五億元產值;而去年的桐花祭,觀光人次高達二百萬,帶來三十五億元產值,客委會盼今年再創新高。

客家桐花祭在台灣其實已有相當知名度,每年為期一個月的桐花祭活動,吸引不少國內遊客走入客家庄,今年客委會將目標放在桐花祭的國際傳播上,希望未來全世界都可以看見台灣客家桐花之美。

今年的桐花祭共有台北縣、桃園縣、新竹縣、苗栗縣、台中縣、南投縣等六縣市,估計有超過一百個單位參與,參與團體是歷年來最多的一次。

客委會表示,以最近的天氣狀況來看,4月底到5月初,全台各地的桐花應該都會陸續盛開,而4月23至30日是最佳的賞花時機﹔由於這幾天天氣回暖,桃園石門水庫一帶的桐花已提前綻放。

桐花祭不應該只是讓遊客到客家庄消費而已,客委會努力充實桐花祭的文化內涵,今年度也規劃廿一條賞桐步道﹔而16日桐花祭開幕式,預計在苗栗西湖度假村舉行。

北台 活動不斷

〔記者林俊宏、廖雪茹、洪美秀、彭日鏡╱綜合報導〕北從台北縣土城市,南至新竹、苗栗一帶山區鄉鎮,為配合推廣「桐花祭」或「桐花節」地方產業,搶搭桐花帶來的觀光潮、商機,無不挖空心思。

土城市公所昨天就為即將到來的桐花節舉辦背柴體驗營活動,市長盧嘉辰不但背起五十公斤重的木柴登山健行,也與參加活動的市民討論昔日先人以木柴製炭養家活口的辛勞,讓汗流滿身的參加民眾大呼過癮。

在新竹縣方面,今年預計有六個鄉鎮投入。去年打響名號的芎林鄉鹿寮坑社區,社區所在的華龍村長馮堯浪表示,由於今年天氣較冷,桐花開得晚,鹿寮坑將在5月14日及15日舉辦活動,特色活動是火柴棒製作體驗之旅。

竹縣溪南各鄉鎮也決定吸取往年經驗,北埔鄉南埔村以田園風光著稱,有稻田、小溪和老宅﹔鄉公所去年桐花祭時規劃接駁車,將北埔老街古蹟區的人潮,載送到南埔和柿坪園、二寮神木等景點,以多元化節目分散遊客。

毗鄰新竹科學園區的寶山鄉,包括寶山水庫、客雅溪等地滿山遍野盡是桐花,雪白的桐花倒映湖面,提供另一種賞花的景致。

峨眉鄉峨眉湖畔的十二寮也有一處油桐樹林,是賞桐花的天堂,主辦單位去年挖出早年榨桐油的機械,讓遊客能夠親身體驗﹔另在獅頭山的六寮古道,主辦單位去年請到客家說唱大師為活動助興,今年則將邀請身心障礙朋友,鼓勵他們走出戶外,和大家一起投入大自然的懷抱。

油桐 客勤客儉

時序漸漸進入油桐花盛開時節,雪白的油桐花依偎在青山綠水間,散落在路旁的花瓣,猶如雪花一般,因而有了「5月雪」的美名,但年輕一輩只知花的美,不知油桐樹曾是客家先民的經濟作物,當時的木屐、火柴棒等日常用品都來自油桐樹。

「來去看山花唷﹗」是許多老一輩客家人的共同記憶,行政院客委會全力推廣的桐花祭,不只是想讓人體驗桐花的美,也將客家人勤儉的習性、文化呈現出來。

靠山吃山,油桐樹曾是客家先民重要的經濟作物之一,早期的木屐、火柴棒等日常用品都出自油桐樹,雖然它與生活息息相關,但人們卻始終把它當作普通樹木,沒有多少人會注意開什麼花,只知花謝後可在樹下撿拾油桐子。

直到近幾年來,滿山的「5月雪」終於受到世人的青睞,觀賞油桐花的美成為遊客不可少的休閒活動之一,全家大小在賞花之餘,順道品嚐客家美食、體驗客家文化生活。

油桐樹屬落葉性喬木,耐旱耐瘠且生長快速,樹幹可製造家具、木屐、火柴棒。油桐種子因含皂化、毒蛋白桐子亦可提煉桐油,可擦拭銅器,製作防水、防腐塗料等,早期極具經濟價值。(記者彭日鏡、陳維仁 )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