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餐老店創辦人述聖市華人及中餐發展史(下)

標籤:

【大紀元4月18日訊】】(大紀元記者李旭生聖地亞哥報導) (接上期)
聖市中餐業的發展
  
當Alan70年代到聖地亞哥時,中餐館還很少。後來有了中國超市之後,聖市的中餐館開始遍地開花,到近幾年簡直就是氾濫。供過於求的結果就是中餐館的價格越來越低,現在中餐的價格反而成了最低的了。
  
Alan在85年開了聖地亞哥第一家中餐Buffet,就是現在這家「四川」,可是後來中餐Buffet也如雨後春筍般出現。
  
供過於求和激烈競爭使得中餐館的生存空間逐漸變得狹窄。有許多中餐館開業不久就被迫關門。「這些年這種情形我見得簡直太多了。有一天突然看到一家新的中餐館,過個兩三年,再一看已經關掉了。」
  
老的中餐館也有自己的問題。因為在美國長大的孩子們大都不願繼續做餐館,所以都有後繼無人之憂。有一家中餐老店營業99年之後,最終還是賣掉了,令記者聽後都連連可惜。
  
Alan的經營之道
  
「中餐館必須要轉型。」現在競爭這麼激烈,不改變、不進步就只能面臨被淘汰。10年前Alan放棄自己的中餐館,重新開了「四川」做中餐Buffet,也就是要「求變」。
  
很大或很小的中餐館都還可以生存。Alan說,「做大要會變,做小要會守。」如果要做大的餐館,就要尋找一些變化,比如舉行宴會、晚會、舞會等,還要搞出自己的特色。如果做小餐館呢,就要懂得如何去守住自己的生意,守住自己的客人,降低自己的成本等。
  
可是不大不小的餐館就很難生存,它們不具備與大型餐館競爭的實力,同時它們的運營成本又高於小型餐館。開張伊始就被迫停業的大多是這種餐館。
  
中餐館的口味
  
海外的中餐館是應該保持正宗的中餐口味,還是應該更加適應當地人的口味?Alan的答案是兩種都可以。可是Alan提醒記者說,不要忘了中國人出國久了,口味也會發生變化。「最重要是要『大眾化』,符合大多數客人的口味就好。」
  
而且也很難真正保持正宗的口味。正宗的中餐師傅很難請是一個原因。還有,即使菜式做得很正宗,客人也未必吃得出其中的分別了。
  
「所以你看現在的中餐館,大多數的東西基本都是買回來冷凍的,需要時再加熱就可以了。有幾家餐館還像我們這樣手工包春卷的?」Alan指著旁邊埋頭包春卷的夥計對記者說。
  
Alan的計劃
  
「我們兩口子都到了退休的年紀了,可是我母親還在。古人講,『父母在,不言老。』所以還不能退休。」而且許多老師傅、老夥計已經跟著好多年了,也要為他們的生活著想。
  
Alan的這一席話,讓記者想起一句歌詞,「平平淡淡才是真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南加大爆發挺巴勒斯坦示威 校園一度關閉
加州保護兒童倡議 遭遇政客與法官雙重阻力
留學生申請美國EB-5 律所:最快3年獲綠卡
氣象局警告 週五晚加州將遭強風襲擊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