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生長此時 皆清潔而明淨

陳沁怡整理

人氣 156
標籤:

中國二十四節氣中,俗演為節日的只有清明。清明因注入了寒食禁火,掃墓習俗後,二者合二為一,形成了清明節。因此,清明節就包含兩層意思,一是指節氣,二是指節日。

清明節起源
  
清明是中國曆法中特有的二十四節氣之一,每一個節氣都表示地球環繞太陽運行的具體位置。清明節正好在十五至三十度的區間。每一個節氣開始的位置叫「交節日」。清明在仲春與暮春之交,新歷約在四月四日或五日。按《歲時百問》的說法:「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固謂之清明。」因為清明節氣在「春分」後十五天,「谷雨」之前,因此不是固定在四月五日,也不是以農曆來決定。
  
作為節日的「清明」與作為節氣的「清明」,既有聯繫又有區別。從聯繫上來看,清明節是從「清明」這一個節氣演變而來的,在二十四個節氣中,只有「清明」和「冬至」兩個節氣演化為節日;從區別上看,節氣只是時序的標誌,而節日則包含有某種風俗習慣和紀念意義。但是,清明節是如何從節氣演變為節目的呢?根據《荊楚歲時記》中說:冬至後106天有大風暴雨,這一天叫做「寒食」,要禁火三日,由於寒食節的日子與清明的日子相近,因此古人在寒食的活動,往往沿續到清明,久而久之,寒食和清明也已合二為一了。
清明節的習俗   

清明祭掃墳塋是和喪葬禮俗有關的節俗。秦漢時代,墓祭已成為不可或缺的禮俗活動,而清明節掃墓,則是宋代以後普及的。因此,清明節成為一個紀念祖先的節日。,主要的紀念儀式是掃墓,掃墓是慎終追遠、敦親睦族及行孝的具體表現,基於上述意義,清明節因此成為華人的重要節日。
  
一般清明掃墓可以分成兩種儀式:

掛紙   

又稱「壓紙」,一般用石頭或磚塊將長方形的的黃白紙,或紅黃藍白黑的五色紙壓在墳上,以示子孫已祭拜祖墳。
培墓   

是把祖墳修飾一下,並向祖先祭拜的活動。每年一度將祖先墳上的雜草清除,並加以修整,然後準備一些牲禮、酒、菜、蔬果和粿類作為供品。一般都在墳前和后土前擺放祭品,祭品有韭菜、雞蛋、魷魚、甜飯、芋、筍等。

另外,相關的習俗還包括:

賜火   

古人四季用不同的木材鑽木取火,春天取榆,稱柳之火;夏天取棗,稱杏之火;秋天取柞,稱楢之火;冬天取槐,稱檀之火。也就是說,換季之時,新取的火叫做「新火」,前一季節的火就叫做「舊火」。因為寒食節全國禁火寒食,把所有的火種都熄滅了,所以到了清明要重新鑽木取火。唐代皇帝在這一天舉行隆重的賜火儀式,把新火賜給群臣,以示寵愛。

踏青
  
踏青也叫行青、探春、尋春、郊遊。清明節正當早春三月,正是郊遊的大好時光,為了不辜負這良辰美景,於是大家帶著野餐,車水馬龍,擁向郊外,投入大自然的懷抱。在清明節日,婦女穿新鞋(踏青鞋),出行到郊外,稱為「踏青」,因為古時的婦女平日不可隨便出遊,趁此機會到郊外領略一下大自然的景色。

蕩鞦韆(千秋)   

鞦韆最初叫做千秋,是春秋時期北方的山戎所創,據說是齊桓公北征山戎時,把鞦韆帶入中原。到了漢武帝時,因千秋在漢語包含有人雖死去但永垂不朽的意思,為了避諱,所以把千秋改為鞦韆;到唐代,蕩鞦韆已經十分普遍,並且成為寒食節及清明節的一項重要的活動,甚至被唐玄宗稱為「半仙之戲」。◇(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李衛平:趙昕擾亂了社會秩序?
北京談清明包機 凸顯對台政經分離
灰面鵟鷹報到 南投八卦山賞鷹季開鑼
冥冥之中有定數──露水姻緣神 善行解怨緣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