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的困境和出路

著名作家余秋雨休斯頓演講

人氣 4
標籤:

【大紀元4月23日訊】 【大紀元記者蕭陽休斯頓報導】應美南華文寫作協會的邀請,著名作家余秋雨教授攜夫人馬蘭於4月16日來到休斯頓,4月17日在首都銀行的社區服務中心做了一場關於「中國文化的困境和出路」的演講。演講廳內座無虛席,甚至外面的過道上都站滿了人。無論是大陸人、台灣人、還是其它華語背景的同胞,都對這位風靡華語世界,而又頗受爭議的作家的演講充滿興緻。

  余秋雨教授以自己的方式,首先為中國文化做了一個按時代的劃分,即所謂的「史前史」﹕大約從距今四千年之前的時期和而後的真正出現了文化的時期。大約在二千五百年前,也就是公元前五世紀前後,是一個非常特殊的時期,人類歷史上最重要的思想巨人同時出現,釋迦牟尼,老子,孔子,亞里士多德等幾乎都是同時代的人,年齡相差很小。巧合嗎﹖似乎有一種不可知的神秘的力量在控制。

  這些偉人雖同時出生,卻在思考不同範疇的問題。比如當時,希臘哲學家們在愛琴海邊思考的是「人與自然」的關係,印度的釋迦牟尼在恆河邊思考的是「人與神」的關係,而中國的哲學家在黃河邊思考的則是「人與人」的關係。余秋雨稱這段時間為人類文化史上的「軸心時代」。這些偉大的思想家深刻地響了人類後來的歷史,形成東西方不同的文化。

  公元前後二百年,整個人類幾乎同步地進入了「帝國時代」。中國是秦、漢帝國,歐洲是羅馬帝國,而印度是孔雀王朝時期。在這一時期,中國統一了文字和度量衡,建立了郡縣制和科舉制度。由於科舉制,每三年就有大量的「公務員」從社會各階層中被選拔出來,選拔的標準就是「文化考試」。中國人做官就要走文化路,學習和背誦儒家學說經典,所以一千多年來,中國的古代文化就這樣一代代被傳遞下來。和羅馬帝國相比,余秋雨認為中國的不足之處在於沒有訂下像「羅馬法」那樣的法律,所以中國一直也不是一個「法治」的社會。

  余秋雨還引用了梁啟超的斷代方式,將中國歷史分為三個時期,就是「中國之中國」的時期(西元前二世紀至西元二世紀,共四百年),「亞洲之中國」的時期(西元二世紀至十四世紀中),和「 世界之中國時期」(十五年世紀初開始)。中國的真正落後也就是從第三個階段開始。由於地理位置的限制和統治者的封閉心態,使中國錯過了向海洋文明發展的機會。在「 世界之中國」的階段,在看到國家的落後和列強欺凌的情況下,中國的知識份子都是抱著一種「急病亂投醫」的心態,甚至很多知識份子都想通過暴力和恐怖的手段來馬上改變中國的現狀。比如,當時很多革命者想的都是要刺殺誰,如何進行政變、革命等等。這種通過暴力手段改變中國的思想一直延續到中國的近代史和中國的現代史。

  余教授還談了空間概念上的中國文明。由於西部的大山,阻擋了中國文明與其它文明的交流。中國沒有內海,所以沒有進入像歐洲那樣的的基於波羅的海的「海洋文明」。中華文明的本質是「大河文明」,從早期黃河文明,到宋以後的長江文明,後來又有了珠江流域的文明。主要表現為農耕文化,其特點是平靜,善良,不侵犯他人。

  余教授談到,他曾走了全世界九十六個城市,尋找過世界的幾大古文明,對中華文化與西方文化進行過比較。埃及,古巴比倫的文明都消失了,只有中國文化保存了下來。但他特別指出﹕西方文化中有「終極關懷」,中華文化則缺少這種「終極關懷」。這也體現在當代中國人的精神道德的嚴重墮落上。假藥,假酒,假奶粉等到處可見,就連他自己的出版物也有90%是盜版。這也是當今最令人感到擔憂的問題。由於沒有「終極關懷」,人們缺少博大的胸懷,「民族精神」成了人們精神中最高的追求,所以現在在中國,「民族情緒」特別容易被點燃。

  現在中國經濟發展了,但是精神失落了,文化沒有跟上。我們現在沿襲的還是「假大空」的文化,歌頌的文化。對於中華文化如何走出困境,余秋雨說,他是在整體悲觀的態度中有淡淡的樂觀。他也不寄予很大的希望在教育上,因為學校傳的只是知識,沒有講道德。文化是一個很長遠的問題,恐怕要四、五代人的努力才能培養出來。他也鼓勵大家能夠寫些文章,用現代人能理解的話把我們的傳統文化傳遞給今天的年輕人,傳遞給下一代。他認為文化還可以通過「異地保存」而得到復興。在這方面,海外華人可以起到相當大的作用。

  最後,余教授回答了聽眾提出的很多問題。演講持續了4個小時。演講完後,聽眾排長隊請余秋雨教授在購買的書上籤字留念。@(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余秋雨坦然面對置疑﹕我沒作秀
余秋雨散文集被指文史差錯一百三十多處
名譽侵權案落幕 余秋雨 古遠清握手言和
大陸作家余秋雨名譽官司敗訴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