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立委爆料 有企業下市落跑 錢進中國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4月28日訊】〔自由時報記者陳中興、柯力心╱台北報導〕受限於上市櫃公司投資中國金額不得超過淨值四十%規定,國內上市櫃公司傳出為求金援,不惜從台灣下市再到香港上市,立法院財政委員會關切國內股市將因此遭到掏空。

立法院財委會召集委員郭正亮昨天質詢金管會主委龔照勝時指出,許多企業母公司在台灣上市,子公司到香港掛牌,但這些子公司在港股股價紛紛大漲,台灣母公司反而在下跌,這就是為什麼台灣企業拚命要到香港、新加坡等海外資本市場上市,因為企業在台灣籌不到錢。

郭正亮表示,例如鴻海公司今年3月1日到4月21日,股價下跌四點一%,但鴻海轉投資的香港富士康股價卻大漲二十五%;又如廣達電腦在同時間的台股下跌六點八%,但在香港掛牌的轉投資企業晶門科技卻大漲二十六%;其他包括勤美與勤美達國際,寶成工業與裕元集團,富邦金控與富邦香港銀行等都有類似情況。

郭正亮說,上市上櫃公司投資大陸的比重很高,這些上市櫃公司不少已瀕臨大陸投資上限,也就是累積投資額已逼近淨值的四十%,母公司已無法再挹注中國大陸子公司擴張所需資金。例如冷氣壓縮機在中國近二年的發展異常快速,二年前全球只有五十%壓縮機在中國生產,但到現在這個比率已上升到八十%,幾乎所有台灣壓縮機生產廠商,都將生產線移往中國,且已有某家上市櫃壓縮機生產廠,打算自台灣下市再到香港上市,以取得足夠資金擴充中國生產線。

郭正亮強調,目前受淨值四十%大陸投資上限限制較嚴重的是中小企業,因為大企業淨值金額較高,但中小企業很容易受這項限制牽制。

國民黨立委賴士葆也表示,台灣市場封閉,外資不願投資台灣,對照九十二年、九十三年台灣企業對外籌資金額來看,九十三年只籌到三千七百多億元,比九十二年的七千一百億元幾乎是腰斬,且因企業海外籌資也不能用來投資大陸,企業籌資困難現象在近兩年內愈來愈嚴重。

對於立委的質疑,金管會主委龔照勝指出,金管會正積極規劃台股國際板,透過境外交易模式,讓國際間所有好的企業都來台灣掛牌,台灣企業在海外成立的子公司也可以來掛牌,交易一律以美元計價,不會影響到國內匯率,且初期僅開放機構投資人投資,股利一律以現金發放,如果是大陸台商來國際板上市,他們所賺的錢就會透過股利發放,回流台灣。

同時台商在台灣也可以透過國際板所吸引的國際資金,進行全球佈局,如此一來即可解決台商籌資問題,也不會對國內資金造成排擠效果。

市場人士表示,立委的質詢反映出目前在台灣資本市場籌資的難處,或許此議題能夠刺激大家集思廣益,思考台灣資本市場的遊戲規則可以如何改善。

至於被影射要到香港上市的瑞智精密,據市場人士指出,若依今年3月底的淨值計算,約四十三億元,目前對中國投資的金額已接近四成的上限,並無再投資中國的計畫。

〔記者高嘉和、林正智╱台北報導〕針對立委指稱,從事汽車鑄件的勤美表示,在香港掛牌的勤美達股價波動,或台灣上市的勤美股價表現,都是由市場機能決定,與公司何干,勤美轉投資中國一切按照政府規定辦事,絕對合法、透明,禁得起檢驗。

至於鴻海到本報截稿前,尚未給予正式回應。基本上鴻海從七十七年在深圳投資設廠開始,到目前在中國的生產據點已包含深圳、中山、昆山、杭州、松江、北京、煙台、太原與晉城等多處生產與研發據點,分別配合其下游客戶進行生產,而其中單單深圳龍華廠的佔地即達一千五百畝,人員總數高達三萬三千人,足見鴻海在中國投資之龐大。

而鴻海旗下所屬的手機代工廠富士康(FIH )已在2月前往香港掛牌上市,該公司原始股本為五十九點七億股,但在此次發行掛牌後,總股數已膨脹至六十八點三九億股。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