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立委爆料 有企业下市落跑 钱进中国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4月28日讯】〔自由时报记者陈中兴、柯力心╱台北报导〕受限于上市柜公司投资中国金额不得超过净值四十%规定,国内上市柜公司传出为求金援,不惜从台湾下市再到香港上市,立法院财政委员会关切国内股市将因此遭到掏空。

立法院财委会召集委员郭正亮昨天质询金管会主委龚照胜时指出,许多企业母公司在台湾上市,子公司到香港挂牌,但这些子公司在港股股价纷纷大涨,台湾母公司反而在下跌,这就是为什么台湾企业拚命要到香港、新加坡等海外资本市场上市,因为企业在台湾筹不到钱。

郭正亮表示,例如鸿海公司今年3月1日到4月21日,股价下跌四点一%,但鸿海转投资的香港富士康股价却大涨二十五%;又如广达电脑在同时间的台股下跌六点八%,但在香港挂牌的转投资企业晶门科技却大涨二十六%;其他包括勤美与勤美达国际,宝成工业与裕元集团,富邦金控与富邦香港银行等都有类似情况。

郭正亮说,上市上柜公司投资大陆的比重很高,这些上市柜公司不少已濒临大陆投资上限,也就是累积投资额已逼近净值的四十%,母公司已无法再挹注中国大陆子公司扩张所需资金。例如冷气压缩机在中国近二年的发展异常快速,二年前全球只有五十%压缩机在中国生产,但到现在这个比率已上升到八十%,几乎所有台湾压缩机生产厂商,都将生产线移往中国,且已有某家上市柜压缩机生产厂,打算自台湾下市再到香港上市,以取得足够资金扩充中国生产线。

郭正亮强调,目前受净值四十%大陆投资上限限制较严重的是中小企业,因为大企业净值金额较高,但中小企业很容易受这项限制牵制。

国民党立委赖士葆也表示,台湾市场封闭,外资不愿投资台湾,对照九十二年、九十三年台湾企业对外筹资金额来看,九十三年只筹到三千七百多亿元,比九十二年的七千一百亿元几乎是腰斩,且因企业海外筹资也不能用来投资大陆,企业筹资困难现象在近两年内愈来愈严重。

对于立委的质疑,金管会主委龚照胜指出,金管会正积极规划台股国际板,透过境外交易模式,让国际间所有好的企业都来台湾挂牌,台湾企业在海外成立的子公司也可以来挂牌,交易一律以美元计价,不会影响到国内汇率,且初期仅开放机构投资人投资,股利一律以现金发放,如果是大陆台商来国际板上市,他们所赚的钱就会透过股利发放,回流台湾。

同时台商在台湾也可以透过国际板所吸引的国际资金,进行全球布局,如此一来即可解决台商筹资问题,也不会对国内资金造成排挤效果。

市场人士表示,立委的质询反映出目前在台湾资本市场筹资的难处,或许此议题能够刺激大家集思广益,思考台湾资本市场的游戏规则可以如何改善。

至于被影射要到香港上市的瑞智精密,据市场人士指出,若依今年3月底的净值计算,约四十三亿元,目前对中国投资的金额已接近四成的上限,并无再投资中国的计划。

〔记者高嘉和、林正智╱台北报导〕针对立委指称,从事汽车铸件的勤美表示,在香港挂牌的勤美达股价波动,或台湾上市的勤美股价表现,都是由市场机能决定,与公司何干,勤美转投资中国一切按照政府规定办事,绝对合法、透明,禁得起检验。

至于鸿海到本报截稿前,尚未给予正式回应。基本上鸿海从七十七年在深圳投资设厂开始,到目前在中国的生产据点已包含深圳、中山、昆山、杭州、松江、北京、烟台、太原与晋城等多处生产与研发据点,分别配合其下游客户进行生产,而其中单单深圳龙华厂的占地即达一千五百亩,人员总数高达三万三千人,足见鸿海在中国投资之庞大。

而鸿海旗下所属的手机代工厂富士康(FIH )已在2月前往香港挂牌上市,该公司原始股本为五十九点七亿股,但在此次发行挂牌后,总股数已膨胀至六十八点三九亿股。

(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