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百華:從破冰之旅到緬懷之旅、經貿之旅

樊百華

標籤:

【大紀元4月7日訊】我不知道《反分裂法》與「國民黨高級代表團訪大陸」究竟有什麼關係,但我一定不相信後者是武力恫嚇下的反應,也不相信國民黨此舉對兩岸統一有什麼實質性的意義。道理很簡單,國民黨及其支持者不可能都搬到大陸來,也不可能都疏散到世界各地,如果有狂人不管以何種名目發動一場瘋狂的戰爭,國民黨人同樣難逃生死一劫;國民黨不可能以在野黨的名份充當台灣人民意志的代表,那就談什麼都至多不過是野狐禪。

說什麼國、共兩黨達成10點共識。容我說句對不住國民黨的話,大陸的「民主黨派」(好像也有個叫做國民黨革命委員會的?)早就與共產黨達成不知道多少共識了。其結果又如何!

我對中共中央電視台的新聞不甚關心。江炳坤在北京究竟受到怎樣規格的接待,我倒略有留意,好像只有政協主席賈慶林「公開」接見了。公開播報出來的賈主席與客人們的談話,與對大陸民主黨派的姿態極其相似:歡迎啦、共謀啦,等等。當然,反正老百姓的錢就是共產黨的錢,我猜想5天大陸行還是被款待得蠻舒適的。作為一個對國、共包括你死我活在內的歷史有所瞭解的旁觀者,我看到江先生與賈先生們的熱擁與寒暄,更加感到普通老百姓與政治的無關。政治,那是大人物們踏著無數普通人的鮮血、以最多樣的表情表演的「英雄」舞蹈。不知國民黨人看了藝人張藝謀歌頌秦始皇的電影會作何想?

當然,我樂於從「裸人」(沒有民族、國家、政黨等等非人秀物)的情感,見到哪怕是民進黨人來大陸,哪怕只是觀光而已。山山水水不會對觀光客挑三揀四。我對江炳坤一行本不在意。這些天我正以極大的熱情看友人傅國湧的新書呢。真是巧了,傅國湧新書的書名就是《1949……》,國民黨人可要忘掉1949啊。否則,共產黨一定寧可與民進黨上床、也不會與國民黨牽手的。

我注意到江先生在廣州、南京都是講「破冰之旅」。可一到北京,江先生就改口說「緬懷之旅、經貿之旅」了。當然,共產黨傳媒安排的上下文(鏡頭)是:江先生一行拜謁香山「中山先生衣冠塚」。人們沒有理由說所謂「緬懷」是緬懷當年的剿匪、清共,當年的第一輪一黨專政。逝者已矣,沒有不死的統治者或者革命者,長留世間的只有「人的生活」,分裂也好,統一也罷,人的生命及其權利,才是唯一不可分割、不可讓渡的。

我猜想,在中央電視台講什麼「破冰」實在容易發生「歧議」。什麼「冰」?怎麼結的「冰」?又如何「破」得?沒有方便問問據說也入過中共的張學良,也該有方便問問無奈中朝秦暮楚的許文龍先生吧。「破冰」!多麼天真、多麼對「江東」無知、多麼容易損傷宣傳便利的字眼!我看江先生謁中山陵的四言題詞,其國語功力讓曾經掃蕩「四舊」的八股官腔汗顏啊!江先生何以不知「冰凍三月非一日之寒」、「夏蟲不可語冰」?

「緬懷」嗎?為什麼聽不到緬懷中山先生的「民權」?離開民權,我對任何政客的緬懷都保持警惕!

「商貿之旅」嗎?多此一舉。難道台商與共產黨官僚不是早已狼狽為奸、把大陸勞工剝削得死去活來嗎?

往事如煙,唯民主藍綠。江先生可曾與賈先生語涉民主之革命尚未成功?若然,可察覺到如冰面色?

作為寄居南京的精神流浪人,中山陵與總統府我是到過的。我曾想,如若將鐫刻在中山先生靈寢的《建國大綱》,在中央電視台黃金時刻像「三個代表」那樣天天講年年講,讓老百姓都知道過去的總統府格局是多麼窄小──吃皇糧的是多麼少──,應當不是壞事。

緬懷也是不能隨意的。這些天傳媒多見國共合作而少見國共內戰了。我不知道江先生們回台灣講些什麼。共產黨的宣傳已經在台灣和世界自由擴散。那麼,今天的國民黨什麼時候到大陸來步步當年重慶《新華日報》的後塵?那樣的話,歷史該是又轉了一個真正的圓圈了。曾經接受過台灣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的系列訪談,主持人給我的印象很有文化、很尊重人,因為沒什麼稿費我沒有堅持下去。什麼時候,大陸的中央人民廣播電台能邀請我做訪談節目,我願意不拿稿費。前提是:我不是在比南極厚得多的冰蓋下麵說話。

是啊,破冰,破冰,只有破冰,才能有真正舒朗的兩岸關係,才不會再有拘限、陰鬱、畸形的緬懷與商貿。

──轉載自《民主論壇》網站(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樊百華:農民成本意識與官方反經濟行為
樊百華:「要保鮮(先),給冰箱」
樊百華:民主統一?
樊百華:共產黨五毒官素描──賭吃嫖遙貪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