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七日全球財經要聞

標籤:

【大紀元4月7日訊】

**中國將報復美方對紡品進口設限

英文中國日報引述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會長王瀋陽報導,美國如果對中國的紡織品進口採取新的配額政策,中國的紡織業者將呼籲政府對美國的進口貨採取報復行動。自從今年1月1號開始,取消全球紡織品進口配額制度之後,銷往美國及歐洲的中國紡織品數量即大幅增加,給當地業者造成相當大的壓力。

美國商務部長4號宣佈,美國將研究是否對包括棉質長褲在內的三種中國外銷紡織品,施行進口設限之後,更有美國的紡織業者,要求布什政府對來自中國的其他產口,如針織上衣、胸罩、長褲以及其他服飾等,也加以設限,因為中國紡織品的大幅成長,已經危害到當地產業的生存。美國業者所提出的設限要求,將影響到14.5億美元的紡織品進口。

**中國今年首季新車銷售少於去年

根據中國新華社報導,中國境內最大的39家汽車製造商,今年第一季的銷售量比去年退步了將近8%。一般認為,是因為消費者預期車商將有更大幅度的降價促銷活動,所以刻意延緩買車的時間,才導致車商的業績下滑。包括日商本田自動車,以及美商通用汽車與中國的合資廠在內,今年1到3月之間,在中國售出的新車只有57.4萬輛,有些品牌的銷售業績甚至不如去年。不過韓國現代汽車,卻創造了200%的成長業績。

**韓國消費者信心指數超過100

韓國3月份消費者信心指數突破100,達到102.2,為二年半來第一次超過100,表示韓國的消費者當中,樂觀的民眾超過悲觀的民眾,這項數字顯示出在韓國消費者支出,歷經二年下滑之後,已經出現反彈回升的跡象。

**東協財長會議承諾開放金融市場

第九屆東南亞國協財政部長會議4月6號在寮國的永珍閉幕,會議中草簽了金融服務自由化的協議,承諾將依據東協服務業架構進行協商,開放本地區金融服務市場,並且討論了今年度東協經濟成長的問題,代表們認為,受到全球經濟發展的不穩定、油價上漲以及美元貶值等因素的影響,預計今年東協經濟增速將在5.7%左右,比去年稍緩。

**世銀擬下調東亞今年成長預估

世界銀行東亞地區首席經濟學家指出,因為油價飆漲,壓縮企業獲利,使得歐洲及日本經濟已經趨緩,將影響東亞地區仰賴出口歐洲以及日本為主的國家,所以今年經濟成長預估,將開始向下調整,不包括日本與印度在內的東亞經濟成長率,預估將略低於去年11月9日所預估5.9%,最新修正後的數字,將定於三個星期後出爐。

**日本Seven-Eleven公布去年獲利

日本最大的連鎖超商業者Seven-Eleven Japan,在4月7號發布截至2005年2月底止的年度集團決算數字,由於日本天候不佳,加上地震的天災影響,所以下半年商店的營業額大多比去年衰退,公司整體表現不如預期,但是公司在積極增開分店的策略之下,獲利依舊維持成長,淨利成長3.4%,再創下歷史新高,每股獲利1.13美元,年度的股利將配發40美分,比去年增加3.8美分。公司並且預估到2006年2月底止的會計年度,集團淨利可望成長11%,預估每股獲利可達到1.25美元。

**IMF:今年全球經濟成長仍強勁

國際貨幣基金會主席拉多6號指出,由於歐洲與日本的經濟成長沒有達到預期,過份依賴美國與中國經濟成長的帶動,將使得全球的經濟發展失去平衡,所以各國的決策者應該立即採取因應對策。

例如美國應該削減貿易和預算赤字、中國應採取更具彈性的匯率制度、歐洲則應該廢除各項管制以提振經濟成長,拉多也呼籲採取穩定油價等措施,以維持金融市場穩定。他預估,在各國央行設法振興經濟和長期利率維持低檔等因素影響下,今年全球的經濟成長仍將持續強勁。

**去年全球芯片設備銷售成長64%

根據科技市調研究公司嘉納表示,去年全球半導體製造設備的銷售攀升了64%,達到3百76億美元,而且前十大供應商的銷售成長都超過10%。
其中,全球最大半導體設備製造商、應用材料的銷售金額成長接近一倍,市場占有率則從2003年的14%,攀升至16.5%,東京威力科創則維持第二名。

此外,國際半導體設備暨材料協會上個月公佈,北美地區2月份半導體設備訂貨對出貨的比率,連續第6個月低於1,只達到0.78,這表示製造商每出貨100美元只接獲78美元的訂單,顯示半導體產業的景氣萎縮。為了消化龐大的庫存,芯片廠商已經延後工廠升級和減緩資本投資。

**歐盟對中國進口紡品設置預警系統

越來越多的歐洲服裝生產商呼籲歐盟,針對進口數量迅速增加的中國紡織品和服裝施行保護措施,歐盟在6號推出一套「預警系統」進行監測,並且公布指導原則。該預警系統設置了一系列的觸發點,當中國紡織品進口達到一定的條件後,歐盟可能正式啟動進口限制。雖然如此,歐盟貿易執委曼德爾森表示,針對中國的進口採取保護措施,將作為最後的手段,不會輕易實施。

**世界銀行:全球經濟成長已觸頂

世界銀行6號發布報告指出,去年大多數發展中國家的經濟表現,大幅超越已開發國家,各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平均成長率達到6.6%,創下新高紀錄。今年雖然全球經濟成長的力道已經到達頂峰,但是許多發展中國家的經濟表現仍將維持強勁,經濟成長可望達到5.7%。至於已開發國家,今年的平均經濟成長率,預估將減緩到2.5%,再加上出口需求下降,可能會導致中低收入國家的經濟成長率放慢。

**葛老建議限制房貸公司債券規模

美國聯準會主席葛林斯潘6號向國會建議,應該修法加強規範快速成長的兩家大型房屋貸款金融公司,聯盟國民抵押貸款協會房利美,以及聯邦房屋貸款抵押公司弗雷迪梅克,並限制他們的債券發行規模。房利美和弗雷迪梅克都是房屋再貸款公司,他們向銀行買下國民房屋貸款抵押契據,再化零為整轉換成為債券,出售給全世界的投資人。

由於這兩家公司的經營規模正快速膨脹,不過先前房利美還傳出會計醜聞,導致總裁辭職下台,因而引發外界的疑慮。葛林斯潘指出,如果不對這兩家公司的營運加以規範,未來一旦發生狀況,不但美國的房屋所有權人和投資人將陷入風險,更足以影響美國金融市場的穩定。

**美商:中國經商障礙官僚干預居首

美國華裔團體「百人會」,公布一項針對美國各大企業高階主管的調查指出,美國企業和中國大陸作生意,所面臨的最大阻礙因素,比重最高的是中國官僚體系的干預,佔了32%;其次是文化隔閡的21%,其他因素包括語言障礙佔19%、法令和司法體系不完善佔18%、金融體系不健全也是佔18%、貪污因素佔15%。同時有高達57%的企業受訪者認為,人民幣緊盯美元的固定匯率,會對美國的經濟造成衝擊,只有9%認為不會。

**英國2月製造業生產意外減少

英國統計局表示,佔英國經濟規模17%的製造業生產,2月份意外出現半年來第一次下滑,比1月減少0.5%,其中以化工、造紙、印刷和出版產業的降幅最大。由於製造業活動沒有明顯成長,英國央行維持利率不變的可能性也隨之升高。英國的指標利率,從去年8月以來,就保持在4.75%的三年來高點。

**油價飆漲 德國工業生產減少2.2%

德國經濟勞工部表示,德國2月的工業生產減少2.2%,比不上1月份的成長2.8%。這是因為油價創新高,導致企業成本增加,消費者的購買力也受到影響。德國近期的經濟表現不佳,不但失業率處於二次大戰以來的最高水準12%,去年第4季的經濟出現衰退,3月的新車銷售也減少1%,德國的經濟成長前景因而出現隱憂。

**澳洲與馬來西亞展開自由貿易協商

澳洲和馬來西亞7號起展開自由貿易協商,預料未來20年,將為馬來西亞經濟創造65億澳元,為澳洲創造20億澳元的商機。去年雙方的貿易價值達到95億澳元,其中,澳洲提供教育服務和原物料給馬來西亞;馬來西亞則出口55億澳元的商品到澳洲,包括17.7億澳元的原油。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三月十一日全球財經要聞
三月十四日全球財經要聞
三月十五日全球財經要聞
三月十六日全球財經要聞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