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民間團體促謝揆 站出來挺杜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4月9日訊】〔自由時報記者李欣芳、田世昊、許敏溶╱台北報導〕對於台灣教育部長杜正勝近日遭到泛藍人士大肆抨擊,台聯立院黨團、台教會、台灣歷史學會、台灣北社、南社、基督教長老教會等團體昨天出面力挺杜正勝,認為杜正勝是有良知、有勇氣的政務官,要求行政院不應撤換杜正勝。

台灣教授協會會長、台灣歷史學會理事長戴寶村教授更指出,台灣行政院長謝長廷說,在八月內閣調整前,沒有撤換杜正勝的計畫,這種預告式的語言「不是很理想、不是很妥當」,容易讓外界誤以為謝長廷不相信杜正勝,誤會今年八月要撤換杜正勝,謝長廷應該公開支持杜正勝為台灣本土教育所做的貢獻。

戴寶村說,杜正勝是一位優秀的人才,當初肯下海擔任教育部長,就是為了台灣本土教育,也因此得罪統派團體與人士,這些團體一再攻擊杜正勝,目標就是為了剷除代表台灣本土教育的杜正勝。

南社執行長鄭正煜則直接點名謝長廷,他強調,倘若杜正勝因為堅持建構台灣主體意識而遭謝長廷撤換,「代誌會真大條」,謝長廷應想清楚。

台聯立委則以鮮花及卡片向杜正勝致意,替他加油;台聯黨主席蘇進強並對此事波及杜正勝,表達歉意。

接近李登輝的人士也透露,李登輝非常肯定杜正勝的本土教育理念,早在台聯參拜靖國神社前,李登輝即向台聯人士表示,盼杜正勝留在內閣繼續打拚。

基督教長老教會、台灣母語教育學會、台灣北社、南社、台灣教師聯盟等團體,昨在立院舉行記者會,聲援杜正勝,高呼「支持杜正勝部長」。

台獨聯盟主席黃昭堂盛讚杜正勝是台灣人的模範,具有台灣人志氣的部長,「罵杜正勝無恥的人才無恥」。

——————————————————————————–

焦點人物╱硬頸杜正勝 堅持台灣本土教育

自由時報記者申慧媛、許敏溶╱特稿

「為了台灣,我願意!」台灣教育部長杜正勝不掩學者本性的直言率行,該批評就批評,每每發言便引發反對者意識形態化的抨擊,處處被以放大鏡檢視,使他身陷政治風暴中,但他一肩承擔來自各界的壓力,有學者便稱讚杜正勝不妥協的精神,就如同他堅持落實本土教育的態度,一本初衷。

台灣歷史學會理事長戴寶村教授便指出,杜正勝部長最值得敬佩之處,就是對於台灣教育本土化的堅持,在高中歷史與地理課程部分,有關台灣的內容佔三分之一,比以前歷任部長進步,也就是為台灣本土教育,得罪了統派團體與人士。

杜正勝推動落實以台灣為中心的文史課程改革,他是第一位確立台灣史可正式在高中獨立成冊的教育部長,教育施政主軸中更首次正式納入「台灣主體性」條文,讓百萬學子可以真正從生活其中的台灣寶島開始學起。

另外,也因為他的直言敢行,多項教育施政得以出現突破性改革,例如軍訓教官體系沈痾,就在他施鐵腕撤換軍訓處長後,得以推動結構性改革;而高中國文提高白話文比例,雖引發部分堅持文言文教學的中文學者反彈,教育部還是如期推動早已公佈的課程綱要。

接續十年教改之後,杜正勝更整理出「培養現代化國民」、「建立台灣主體性」、「拓展全球視野」、「強化社會關懷」等四大教育施政主軸,強調唯有建立「創意台灣」,才能在「全球佈局」。

杜正勝認為,在其他國家,如果有人須費盡唇舌要同胞認識本地歷史文化,是很奇怪的事,認識本國文化本就是很自然的事,「台灣卻似乎是不正常的國家,才會到現在還需要打筆仗爭取台灣的主體性」。

——————————————————————————–

靖國爭議 教長答詢 現場還原

〔自由時報記者黃維助╱台北報導〕台灣教育部長杜正勝在四月六日率多所國立大學校長列席立院教育委員會,報告「現行國立大學校長遴選制度及檢討」並備詢,台聯黨團總召羅志明質詢時問及有關蘇進強參拜靖國神社引發的紛爭,特完整還原當天的質詢及答詢內容。

羅志明問(以下簡稱羅):台聯黨主席蘇進強參拜靖國神社引發不小的糾紛,部長是歷史觀非常好的人,而台灣最大的問題是做為外來政權,一個被使用的台灣這塊土地,我們實在是很悲哀,你可能比我更清楚,在一六八六年,滿清統治台灣,曾經徵兵台灣人,叫做「藤排兵」,把他們抓去跟俄國戰爭,死了很多人,這是我們最早拿到的史學。

日本統治台灣時,很多台灣人一樣被日本徵兵,因為台灣被日本統治,去戰爭,也死了不少人,當二次大戰結束後,國民政府認為統治台灣,又發生國共內戰,多少台籍老兵戰死在中國大陸,為了剿共及國共戰爭,死了多少人,到現在還不曉得數目,目前有個許會長要求政府統計這些數目。

像這些都是被外來政權徵兵去打莫名其妙的戰爭,這些都是歷史的錯誤,但不管是什麼國將這些人找去戰爭,清朝國、日本國或過去的中國也好,我們今天對這些人,你覺得他是台灣的百姓還是別國的人民?部長,你的史學觀呢?

杜正勝答(以下簡稱杜):這跟今天的主題比較沒有關係,「咁要說?」

羅問:有關係的事我剛剛問完了,要討論歷史啊,你是教育(遺漏部長兩字),歷史是你寫的呢。

杜答:剛才委員說了,歷史讓身為台灣人有種種的無奈和悲哀,這些台籍日本兵,在當時無論是被動的或帶有主動性的,因為那時是日本國民,投入太平洋戰爭,犧牲了生命,日本政府就把他們當做為日本國犧牲的人加以奉祀。但就我們台灣人的觀點,這些是我們的同胞,聽說有兩萬八千人,我們對於這一些,不論是中國戰區或太平洋戰區犧牲生命的台灣同胞,來表示致意,我覺得這個也是應該的、應該的。

羅問:部長,今天我們要譴責軍國主義是應該的,但對於這樣犧牲的台灣英靈是要被照顧,過去國民黨執政時,他可能認為中國與日本打仗,是不會處理,但執政黨是本土政黨,應該要處理的,不然說大家不放棄仇恨,日本應道歉,道歉以後要做什麼?日本要對過去對台灣佔領所做的錯誤做出補償,這個補償就是如何維護台海安全,日本人從今天起要盡良心責任,才對得起兩萬八千個台灣英靈,這是我今天跟部長談的史學觀,雖與議題無關,但跟台灣歷史有關。

羅志明說完後,質詢時間也到了,杜正勝即未再做回答。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