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保華 :宋楚瑜四面楚歌

林保華

標籤:

【大紀元5月12日訊】親民黨主席宋楚瑜步國民黨主席連戰的後塵訪問中國。國民黨是大黨﹑老黨﹐親民黨是小黨﹑新黨﹐連宋在政壇地位也有高低之分﹐因此宋楚瑜如何創造自己的特色而不淪為連戰的“跟屁蟲”﹐而中國如何在接待時要區別連宋的不同而又可以同時達到統戰的目的﹐都是對他們的考驗。

從宋楚瑜最初幾天的表現來看﹐他在學習胡錦濤“軟的更軟﹐硬的更硬”的兩岸政策。這表現在他到第一站的西安﹐在機場發表演說時,就強調反對台獨、反對兩個中國、反對一中一台與兩國論,以此表明他認同“一個中國”。這比連戰開始時態度曖昧﹑欲言又止﹐到北京後才獻出“聯共制台(獨)”及“九二共識”有所不同。但宋楚瑜在祭皇帝陵時﹐卻喊出三次“中華民國”﹐比連戰在進謁中山陵時才敢說一九一一年的辛亥革命建立了中華民國﹐卻迴避一九四九年後的中華民國﹐來得“旗幟鮮明”﹐以此表達連宋十點共識中的中華民國“最大公約數”。

宋楚瑜的“軟”﹐共產黨當然全盤接受﹐鼓掌有加。但是他的“硬”﹐就立刻碰釘子。共產黨立刻板臉﹐不但將“中華民國”刪去﹐還停止對宋楚瑜講話的實況轉播﹐甚至減少有關他個人情況的報導。於是能屈能伸的宋楚瑜立刻變軟了。在中山陵謁陵時不但由他人代讀﹐中華民國也不翼而飛。

更詭異的是﹐從南京到了上海﹐雖然老宋向上海表達了“阿拉是自家人”﹐但在夜遊黃浦江時﹐當局還是把他當外人。船艙內五名小演員演唱原為湖南小調的《採檳榔》,據報引來宋楚瑜夫婦強烈共鳴﹐泛起幾許鄉愁。這段報導使我想起太史公的“項羽本紀”。這位楚霸王兵敗垓下﹐被劉邦包圍時﹐“夜﹐聞漢軍四面楚歌﹐項王乃大驚曰﹕‘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項王則夜起﹐飲帳中。”然後就慷慨悲歌那著名的“虞兮虞兮奈若何”的絕唱﹐接著上演烏江自刎的悲劇。老宋是湖南人﹐廣義的“楚”地﹐大名又有個“楚”字﹐這個“楚歌”的確惹人遐想。如果在想到“楚雖三戶﹐亡秦必楚”﹐那麼被世人視為“暴秦”的共產政權﹐對這個“楚瑜”會沒有避忌嗎﹖

老宋在回湖南老家祭祖後﹐還會上北京﹐清華演講﹐見胡錦濤之外﹐還傳說見曾慶紅。連戰見的是大走私犯賴昌星的後台賈慶林﹐黑金見黑金﹐相見恨晚。宋楚瑜若見曾慶紅﹐是兩個“大內高手”的會晤﹐宋演軟戲還是硬戲﹐才能繼續在台上演出而免於“四面楚歌”呢﹖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專欄】林保華:法國忘記了戈培爾
林保華:教廷關心教友 須防中國統戰
中共界定的媒體八大專業水準
【專欄】林保華:日本外相單刀赴會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