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謝揆:台灣要生存 內部先和解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5月21日訊】自由時報記者林金正、鄒景雯、王貝林、蘇永耀、陳鈺婷╱專訪

面對多項重大政策推動受阻,和解共生的理念遭到質疑,台灣行政院長謝長廷昨日強調,年底選舉三合一的方向本月底即可確定,但因行政院組織法修法仍未定案,內閣在六月僅會小幅變動,主要以補實現有缺額為主;至於與立法院的和解共生,未來還須更大的耐心,而且絕不會因共生而放棄主權,不過仍須承認現狀,未來與台聯也須有所區隔,兩黨共同追求成長,泛綠才能獲得七成五以上民眾的支持。另外,有關換發身分證須捺印指紋一案,謝長廷也再次強調,法律修正前,該做的還是要做,甚至包括來往兩岸的大陸人士也應按指紋存檔。

以下是專訪內容:

問:年底的選舉究竟是要縣市長、縣市議員、鄉鎮市長選舉三合一還是縣市長與縣市議員選舉二合一,如何做才能避免因多項選舉合辦造成爭議?

答:月底前應會定案,本來中選會是說二合一也可以,但縣議員與縣長合併選舉後,突然間鄉鎮長也說要一起合辦,變成三合一,這個發展確實令人很意外;因為他們很擔心縣議員若提前選,萬一這些人落選又跑來登記參選鄉鎮長怎麼辦?因為先選縣議員後再來選鄉鎮長確實比較佔便宜。

由於阻力減少,所以,很可能月底中選會將定案為三合一,若是如此,那將來還會訂出相關配套,包括修改選罷法、提名作業等配套;另外,在選務配套方面,鑑於去年總統大選爭議,爾後選務都有一套標準作業的程序,而非單憑記憶;例如選票袋子有無一致、廢票有無列入,每一項作業選務人員都要打勾與簽名,這項選務改革,也已經大幅改善去年立委選舉與今年國代選舉的選務表現。

問:內閣改組即將到來,您目前的考量與設定如何?

答:我將朝內閣小幅改組,其中包括尚缺的客家委員會、環保署等兩個部會首長,以及若干次長級人選需要補實,而次長方面將多找女性,進行性別的平衡。

之所以沒有考慮大幅改組,一來「行政院組織法修正草案」尚未通過,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會通過,如果現在就到企業界或學術界找人,結果法案通過減併部會後,又得要把人家趕走。

另方面,現在首長們已經比我剛來時更有默契;我之所以看重這點,是因為在內閣制國家,閣員都是國會議員,雖然我們不是內閣制,但總質詢方式又接近內閣制,閣員若不是立委或有相當政治歷練,面對江湖出身般的立委,其實很痛苦,不要看閣員是博士,其實都沒有用,還好現在都已比較適應,加上爭議也正在降低,我將避免因找新人還得再經過磨合時期。

問:對於外界曾提到過的內政、教育、勞工等首長,是否有考慮更替?

答:教育部長是比較指標性,有人愛之欲其生,有人恨之欲其死,杜正勝部長在兩邊都是極端;但我並沒有說一定要換,教育部長這個位子本就容易有爭議,因此必須很謹慎考量,相較早期有五十七%的民調要他下台,杜部長最近狀況不錯,所以沒有預定一定要換。

如果說有爭議就要換,那像我也是有爭議,是否就要換呢?總之,我會對每個閣員做觀察,包括外界反應如何;這個位子是否容易引起爭論及這個爭論是否具政治性;再者便是爭議有沒有愈來愈少。

至於內政部長蘇嘉全,並沒有說一定要動,先前已經動了(政務)次長,是否一下子還要動到首長,就要考量,尤其現在治安改善方面如手機恐嚇都有一定成果,綁票勒贖今年也都百分之百破案。勞委會主委陳菊之所以屢屢被傳異動,是因為做了一段時間,聲望也不錯,很自然會引起聯想,但我會整體考量,並沒有最後定見。

如果問我是否因為陳菊是新潮流系而有特別考量,我必須說新潮流從來沒向我提到人事問題,我也沒有特別考慮新潮流一定可以或不可以;尤其如果要講政治,要安置的人其實還滿多,例如像大的國營事業或銀行等,但對這些人事,基於公司治理與獨立董事,安置的人不能太離譜,要有一定邏輯。

問:陳總統指扁宋會是為創造行政院與在野黨更大的合作空間,如此六月內閣改組時是否會和宋楚瑜商談?如何與親民黨合作?

答:內閣部分不要再害親民黨了,因為現在大家互不信任,做此動作可能會瓦解、害到親民黨,現在宋楚瑜對親民黨未能完全掌握,但至少他表示過協助的誠意,雖然宋楚瑜有答應一些法案做不到,也不能怪他,何況他也有答應不杯葛後來做到的,雖然最後部分立委又拿對少數個人的不滿當藉口反悔,但總不能掃地的不道歉就不煮飯,或煮飯的不道歉就不洗衣服,動不動就關閉協商是偷懶的行為,行政院難道可以不高興就不辦公?

問:和解共生與國家認同及政黨、國會互動的關係?

答:台灣要生存發展,內部和解要第一優先,若互相攻擊、政黨惡鬥,那根本就不必有敵人;台灣歧異的多樣性不可避免,需要加以整合,對抗、對立無法消弭差異,只能共生和解,雖然在零和的政治上推動很困難,因為選舉投票時有你無我,很難共生,但也因此而更凸顯其珍貴。

共生後言語就不會那麼尖銳,方法也不會那麼激烈,但會顯得較軟弱、妥協,這是事實;因為共生要犧牲情感,難免覺得委屈,半年做不到就用一年時間,其他政黨若一直反對,最後也會失去人民的支持;民調起起伏伏,可做施政參考,但不必跟著民調起舞,要對歷史負責。

和解來往並不表示投降,否則雙方即不該對話,現在中國專制好像一塊鐵,我們民主卻好像不團結,其實民主中間也有團結,如果我們能做到有八成都是認同台灣的,就能影響中國,但如果只有五成,中國會認為只要稍加一點力量,就可吃掉我們。

共生不需要放棄主權,而且有沒有放棄主權,要從全世界去看,若世界各國、中國、泛藍都認為陳總統主張台獨,為何我們自己人覺得有問題?那是因為「深綠看淺綠,所以覺得不綠」,事實上仍是綠,但若太綠,執政者就無法推動政務,所以要能與台聯互相包容,有些部分甚至要放棄,要給台聯空間;如台聯可以說中華民國不存在,但民進黨現在執政,還得考慮國際現實,不承認會很難做、很矛盾,如果選民因此投台聯一票,我們就必須包容,而且要去爭取中間、淺藍的部分。

政府未來要做的是「一百人走一步」,不是「一個人走一百步」,這是溫和前進,雖然走一百步的人會回頭罵走一步的人像蝸牛太慢,但如此社會才能穩定地動態發展。

舉例來說,護照及新身分證加註台灣,有人主張應把中華民國改為西元,不這麼做就覺得不滿意,但至少一千六百萬張新身分證都出現台灣,這就是「一百人走一步」,雖沒走那麼快,但有在做,正名也是,紐約及巴黎的「台北文化中心」已改名「台灣文化中心」,國營事業也一樣,該改就要改。

問:若要與台聯區隔,是否會傷害民進黨本土意識較強的支持者感情?對民進黨也造成傷害?

答:這對我個人會造成傷害,但對台灣整體有幫助,縱觀台聯成立至今,只要與民進黨互罵,兩黨都會一起削弱;像台聯成立那年我當黨主席,當時黨內有人主戰,但我主張應讓台聯扮演好在野黨開拓新票源,但批民進黨時應有所節制,不要入骨太深,這部分我與李前總統見面時談得很和諧,當時台聯拿下十三席立委,民進黨一舉成長二十幾席更多;後來兩黨都提制憲正名,結果台聯萎縮,民進黨席次也沒成長,此舉就顯得有點粗率。

民進黨執政不能什麼都要,這樣台聯也有空間,也許哪天台聯支持度成長到十五、二十%,民進黨也有五十、五十五%,要努力讓認同台灣意識者達到八十%,否則像現在認同台灣的就有六十%了,但兩黨支持度加起來才五十%,可見這中間有問題;在野黨喊台灣共和國,人民不會覺得危險,台聯在這方面可以有思想啟蒙的空間,但執政黨講就會被認為馬上要做,美國、中國馬上會來「關心」。

陳總統強調沒共識的修憲要延後,這樣很好,讓人覺得執政黨「可以預測」,台聯也可像民進黨早年一樣自由,所以執政、在野要有分際,不要怕台聯成長,但也要讓台聯知道若罵太過分,民進黨不得不反擊,最後只會兩敗俱傷,像台聯現在用攻擊的表達方式就無法成長。

問:近來執政黨努力配合在野黨,但在野黨意識形態仍強,例如扁宋會後,仍看不出親民黨有任何讓步,甚至從國外趕回台灣杯葛,和解共生似乎推不動?

答:民進黨與在野黨是二個圓,會有重疊,有人說阿扁多變,但台灣認同、中華民國認同均是對國家認同的表達方式,不應被指為對立,應互相理解接納,這也是民進黨最近通過的黨綱,「中華民國」就是最大公約數;但大家往往對重疊的部分就說是對的,講到不重疊的部分就罵反覆不一,像民進黨主張台灣主權獨立,阿扁說要建立正常、偉大的國家,宋楚瑜也會罵他,所以可從重疊的部分先來往,也就是「不要為不能做的事,影響可以做的事」。

對立法院要有耐性,未來一定會看到成果,若現在就放棄那更不會有結果;採共生和解,在野黨不做即會有壓力,且和解共生壓力更大,因為不做沒道理,若打架就看不出誰對誰錯,表決硬幹也贏不了,更得不到人民支持;要和諧理性,否則像現在所有競爭力都往上提升,只有政府效率往下降,政府的效率包括立法院及行政院,人民看了會心疼。

行政院組織法不過,我前天提出批判,民眾馬上就有反應,所以昨天立法院RTC(金融重建基金)及國大職權行使法馬上就通過了。

問:有無其他更理想而明確的做法可改善兩院關係?

答:最近行政院對立法院的法案如離島建設條例,就充分尊重立法院而未阻擋;戶籍法通過要按指紋八、九年了,當時通過沒吵架,現在還不做就不應該;尤其解嚴後的法律若是沒有爭議的法律,更不能輕易就說不遵守,否則人民也說要行使「抵抗權」,認為健保、稅負不合理就不繳,行政院不能說惡法不是法而不執行,否則執政黨表決輸的不都成了惡法?若能依法行政,連泛藍支持者也會覺得你是理性的。

大陸人來台 也須捺指紋

問:戶籍法明確規定,換發身分證須按捺指紋,但部分人權團體反對,行政院對此的立場為何?

答:我認為,這項政策將依法執行,且來往兩岸的大陸人士也應按指紋存檔。

現在各地都設監視器,這也牽涉到人權、隱私,「為何走在路上要被監視器拍進去?」但確實有相當多人願意放棄一點隱私、人權原則,將指紋錄存,朝有助社會治安方向思考,「這樣的聲音,我們也應該要尊重、重視」。

問:有人主張要釋憲,甚至聲稱堅持不捺印指紋,政府要如何因應?

答:政府施政應該要給民眾安定感,政府不能輕易說「我們不服從法律」。尤其,當初立法院討論戶籍法第八條有關換發身分證須捺印指紋規定,並沒有爭議,也沒有人批評違憲,很多現在質疑按指紋政策的人,其實是當初法案的提案人,這些人真的有點「健忘」,「再講下去可能會傷害更多人」。

目前戶籍法規定就是要按指紋,法律修正前,該做的還是要做。我認為,來往兩岸的大陸人士也應按指紋存檔,畢竟台灣所處的情勢特殊,且地方很小,萬一真發生大災難,指紋錄存有很多好處。

謝長廷表示,人權團體對按指紋違反人權精神的堅持仍然很強,但行政院的立場是:即使此問題有爭議,但並未明確違憲,就因有法律上的爭議,所以行政院才會提出修法版本,「但在修法前,我們要守法」。我已向人權團體解釋、拜託,行政院對法律明定的事項,不可能輕率地說「我不幹了」。

至於立法院是否修法或是民進黨團是否要聲請釋憲,行政院都予以尊重。雖然按捺指紋有相當的反對意見,但願意接受的民意也不低,尤其最近「千面人」事件也讓大家想到指紋的問題,而且就算沒有指紋,還有監視器的問題,這也牽涉到人權、隱私。

儘管從人權角度來說有爭議,但「人權是有時空性的」。或許行政院執行按捺指紋政策後,我的「人權律師」資格會被拿掉,我也曾有點「虛榮」想過是不是要保有這樣的稱號,但這樣想太自私,我絕對不可能這樣做。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