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大力改革股市 要求企業財務透明化

標籤:

【大紀元5月21日報導】台灣資本市場國際化透明化專題報導之一(中央社記者林琳紐約特稿)證券業全球化的競爭愈來愈激烈,而美國的證券仍能吸引鉅額的外國資金,市場規模是主要原因,此外,美國近年來力圖改革,嚴格要求企業財務透明化,更鞏固了投資者的信心。

美國「證券管理委員會」主席唐納遜最近在一項演講中指出,由於全球化的發展,各國對於證券方面的管理和規定對於全球的證券市場都有影響,所以,各國的證券管理機構應協調溝通,以健全整個市場的機制。

美國在一九三三年及一九三四年就先後通過實施「證券法」及「證交法」來規範市場。美國的經驗也為許多國家所借鏡。不過,實施幾十年的法規仍有許多漏洞,一九九零年代以降,市場上風雲詭譎的變化,使得這些法規已不足以保障投資人。

二零零一年底,美國上市公司「恩龍」宣告破產,爆發出上市公司、會計公司,以及法律事務所勾結串連及虛擬業績的重大弊案。在「恩龍」案調查過程中,包括「世界通訊」、「南方健康公司」及「默克藥廠」相繼爆出會計方面的弊病。

鑒於政府法規已不足以規範企業的管理架構,才會造成證券市場的重大震盪,並嚴重影響投資人的信心,美國國會參眾兩院在二零零二年七月二十六日通過,實施一項強調會計及審計的企業改革法–「沙賓法案」(Sarbanes-Oxley Act)。

根據「沙賓法案」所成立的「公開發行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專責制訂新的規範,除了保證審計業務的獨立性,也規範證券分析師的功能。公司的最高財政主管(CFO)及執行長(CEO)必須認證公司的財務報告,監事則必須認證內部的管理機制。

過去幾年華爾街爆出的企業弊案,多半是會計和稽核方面出現問題,也就是公司財務透明化的問題。除了一些沿襲多年便宜行事的做法,企業的管理階層也會為了獲利不顧企業道德。

為了保障投資人,「沙賓法案」強制要求公開發行公司必須建立獨立的審計制度,並且嚴格要求管理階層應對財務報告負責。此外,法案中也嚴格禁止會計師同時提供審計及非審計服務給客戶,以維持會計師的獨立性。

美國證管會主席唐納遜強調,由於投資人要自行評估企業及市場透明度並不容易,所以,如果一個市場的規範無法讓投資人有充份的信心,投資人就會怯於進入這個市場。

全球各地的證券市場多已體認,全球化的影響已改變了資本市場的競爭模式,如果不能力圖改革來鞏固投資人的信心,就很難競爭。

美國資本市場流動量極大,幾乎全球一半的證券交易量都是在美國進行,而非美國本地的投資人在美國證券市場的投資額估計在四兆五千億美元上下。「沙賓法案」的通過實施非常關鍵,因為證券市場的發展攸關美國的整體經濟。

由於美國人以證券投資作為長遠儲蓄計劃的比例相當高,政府對於證券市場的穩定也非常重視。法規及執行必須力求嚴謹,才能讓投資人有足夠的信心。雖說「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國會及時通過並由政府嚴格施行針對防堵企業弊病及市場操作的法案,至少讓投資人感受到政府改革的決心。當然,投資人最關切的還是法律的執行能否有效徹底。

全球化的發展在美國資本市場產生的另一方面影響是,美國的投資人對於海外市場的興趣日濃。美國資金在海外證券方面的投資近年也有增加。美國主要的券商及投資顧問公司在亞太地區,甚至台灣,都有分支機構,並且有專精市場的分析師。

全球通訊及網路的蓬勃使得全球的投資人都能獲得全天候的即時資訊。資訊的獲取未必是投資人在認識市場方面的問題,對於市場管理機制的信心才是關鍵。

相關新聞
台北股市開高走低 終場下跌55.60點
黑色週一千點成真  滬深股市再創新低
國際股市 歐股下挫 日股連6黑
台北股市買盤觀望  終場下跌31.87點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