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引外資加碼台股 需加強資訊揭露品質

標籤:

【大紀元5月22日報導】

(中央社記者林惠君台北二十二日電)為吸引外資擴大投資台灣證券市場,加強公司治理與資訊揭露是台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新措施之一,行政院金管會副主委呂東英指出,國外機構法人對公司的治理會做評估,但台灣機構法人規模不夠大,希望未來包括國安基金等四大基金可以發揮力量,治理不好的公司就不要投資。

台灣大學財務金融系教授黃達業指出:台灣很有可能成為區域籌資中心,不過上市櫃公司資訊揭露數量雖多,品質卻不佳,資訊揭露的品質有必要進一步加強。

目前,證券期貨發展基金會定期公布上市櫃公司資訊揭露品質,中華民國櫃檯買賣中心董事長李庸三認為:這可以提醒投資人,資訊揭露品質佳的公司可以考慮投資;揭露品質不佳的公司,投資人就要多做考慮。

呂東英指出:國外機構法人會自己作研究報告,評估投資對象,如果某家公司治理聲明書不符合,機構法人就會和該公司進行座談了解。

他舉例:三年前拜訪美國一家機構法人-教師協會(Teacher’s association),他們會自己評估投資對象,如果投資的公司不符合公司治理的聲明書,就會與該公司進行座談。

但呂東英也表示:國內的機構法人規模不夠大,希望未來國安基金等四大基金能夠發揮力量,要出面講話,判斷哪家公司治理不好,就不買此公司股票,也可以讓其他投資人知道,如果從這個地方開始,可以給上市櫃公司壓力,促成其作好公司治理及資訊揭露目標。

例如會計師對上市櫃公司財報簽核的是「保留意見」,投資人就要予以注意;「無保留意見」就是好的,但是主管機關也要對會計師事務所做定期或不定期的抽查。

他進一步指出:主管機關稽查會計師事務所的預算在民國81年被砍掉後,相關工作就委託櫃檯買賣中心和證交所負責,但「這是不合理的現象」,因為他們是業務輔導機關,結果卻變成監理機關。

金管會委員吳琮璠指出:進行資訊揭露評鑑結果,只代表資訊揭露做的好不好,並不代表公司經營好壞,甚至有些公司善於經營,卻不善於表達,可能在評鑑過程中有些誤差,但至少公司揭露資訊應「誠實」。

此外,證基會董事長丁克華也表示:資訊揭露是公司治理一環,因此上市、櫃公司資訊揭露評鑑採整體評鑑,並非針對個別公司評鑑,將來公司治理協會推出的公司治理評鑑,才會針對個別公司進行評鑑。

為吸引外資投入台灣證券市場,金管會與證交所已組團陸續到新加坡、香港、英、美等國進行巡迴說明會,呂東英說:『讓外資願意投資台灣,也會影響到富時指數 (FTSE)在今年9月公布最新國家分類,這也是為什麼金管會要到國外宣傳的原因,之所以如此,最主要的目的是將公司的相關資訊儘可能的予以揭露,提供投資者做投資決策時的參考。』



相關新聞
里根布什拉登同上最讓人驚訝人物榜
紅火蟻侵台近二年 環署籲民眾勿掉以輕心
香港摩根大通:加碼台股 漲勢將起
外資衝衝衝 台買盤步步退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