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太貧困 毀林燒炭只為口中食

標籤:

【大紀元5月25日訊】「賣炭翁,伐薪燒炭南山中,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願天寒。」兩千年前唐朝詩人白居易的一首「賣炭翁」恰恰形容了今天中國偏遠地區農民窮困的生活。

據報導,廣州日報記者於從化山區採訪時,無意間發現當地居伐薪燒炭的情形相當普遍。 經和當地農民深入瞭解後才知道,當地居民靠種田爲生,年人平均收入爲400元上下,連孩子的學費也繳不起,不得不靠燒炭賣炭補貼家用。燒50公斤炭賣到山外也就40元, 而一公斤木炭要5公斤木材才能燒成。換句話說,燒一窯炭要毀掉一畝左右的樹木。

村民表示,燒炭都是半夜偷偷到山林深處裡去燒, 再趁著夜色運到城裡去賣。 由於「森林法」禁止砍伐天然林,林業局的人員也會上山搜查,一經查獲燒窯場,便即刻搗毀。 對村民來講, 時時處在不確定的生活中。

湖北的白家河村算是比較幸運的「燒炭村」。 白家河村原來全村122戶人家,全靠燒炭為主要的經濟收入。大大小小炭窯100多口,每個月要燒掉近500立方米木材,附近的森林因此日漸凋零。 後來因為生態移民計畫,白家河村民才擺脫燒炭的日子。

政策性號召「退耕還林,封山育林」是符合環保的趨勢。 然而,配合的生態移民是一件複雜的系統工程,涉及面廣,工作難度大, 何時可以落實做好,以改善窮困農民的生活,考驗官員們的智慧。

中國經歷了共產黨歷次的政治運動,從50年代的“大躍進運動”和“大煉鋼鐵” 大面積的亂砍濫伐;60年代的“學大寨”熱潮和“廣種播收”活動的毀林開荒;70年代的“城口百大窩”和用林草自製生産用肥, 許多森林腐植土被掏掘一空。
天然災害頻仍正在提醒執政者,妥善照顧好農民的生活,擺脫燒炭的無奈,不僅可以減少民怨, 更可以保住森林,減少天然災害,何樂而不為呢?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姊弟戀燒炭 郎死隔陰陽
吳念真胞妹 燒炭自殺
吳念真胞妹燒炭身亡  疑婚變、憂鬱症及被詐騙
吳念真處理妹妹憂鬱自殺後事 盼勿擾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