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保護大地 獅友煉菌種稻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5月26日訊】〔自由時報記者葛祐豪╱高雄報導〕有感於台灣農作物過量施肥與噴灑農藥,高雄一群獅友提煉出可以抑制破壞蟲卵的本土生物菌,不須噴灑農藥、不須施肥,實驗結果證實,生產的有機稻穀與果實都比較飽滿,色、香、味俱佳,連農民都大吃一驚。

從事金融保險業的國際獅子會300E1區秘書長林裕峰,一年多前與一群各行各業的獅友閒聊,提及目前台灣的農作物拚命施肥,造成土壤幾乎呈「半死」狀態,加上農藥的氾濫,使得民眾對本土農產品逐漸失去信心。

不久,一名在屏東生物科技園區從事酵素生產的獅友陳洋信,成功從實驗室培養出液態的生物菌,他認為有助於改善各式農作物的生長情形,開始嘗試介紹給農民免費使用。

這群獅友利用假日走遍台南與高雄的農地,徵得農民的同意,借了農地一角做實驗,包括台南縣玉井鄉的芒果園、楠西鄉的地瓜田、高雄縣大樹鄉的高麗菜與鳳梨園,都有獅友的足跡。

一年來的實驗成果,證實生物菌確實有改善農作物生長的效果,一般的芒果切開後放進冰箱,一天後可能發黑,利用生物菌種出來的芒果,不僅不發黑還有果酸味。

高麗菜的情況也相同,吃起來格外青脆,與高山菜的味道相近﹔地瓜則是又Q又甜,富含澱粉質,農民都嘖嘖稱奇。

獅友們信心大增,今年初將實驗目標擴大到水稻,選擇高雄縣林園鄉一處稻田,前兩天陸續收割,平均每分地可收割兩千零三十台斤,隔壁以傳統方式耕種的稻田,每分地才收割了一千三百台斤。

在林園鄉種了一輩子田的黃姓婦人說,今年天候不佳,碰到兩次寒流,農民拚命施肥,她的稻田已經算大豐收,每分地可收割一千四百台斤,沒想到這群「門外漢」種出來的稻米,不僅稻穀飽實,還足足多了她六百台斤。

為了證明稻米的品質,獅友們已將樣品送往毒物局化驗,如無意外應可過關,他們強調往後都要吃這種有機米。

獅友表示,他們研究生物菌,最主要是疼惜台灣這塊土地,不忍心這塊土地繼續被蹂躪,希望與農民一起維護它、愛惜它。

別再拚命施肥 讓土地活起來

對農業改良相當有興趣的獅友陳洋信指出,事實上,每塊土地都有一定比例的生菌數,卻因不當種植與荷爾蒙的大量使用,使得生物菌逐漸減少,而獅友們的作法,只是希望讓民眾和農友有新的栽種選擇。

陳洋信強調,其實生物菌由來已久,台灣也有不少人從事研究,但因利益上的衝突,加上缺乏農會系統的支持,因此到目前仍無具體成績。

陳洋信說,液態生物菌的稀釋比例依各種不同的作物而有差別,使用方法除了直接加入水源頭灌溉,還可噴灑在枝葉上,不須灑農藥、施肥,農作物就能長得茂盛。

陳洋信強調,蟲是因為多餘的肥料而造成,過多的肥料產生過量的蟲,滲入土壤內更難分解,台灣的農民必須改變「拚命施肥」的舊觀念,才能讓土地繼續長出生菌,土地才會活起來。

經過實驗後,陳洋信確定生物菌可以抑制破壞蟲卵,實驗組的農作物完全不用殺蟲劑,卻很少發現蟲卵,他說:「除蟲最好的方法就是不要讓蟲長出來,而非事後殺蟲。」

不過,台灣目前對生物菌的界定處於模糊地帶,既不屬於農藥也不歸類於肥料,陳洋信呼籲政府相關部門應該支持生物菌的研究,釐清生物菌的確實功效,如此對發展精緻農業應有助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