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劉曉波:傾听母親和亡靈的聲音

——支持“天安門母親”的正義要求

劉曉波

人氣 8
標籤:

【大紀元5月29日訊】現在,距六四慘案發生,已經十六年了,無法瞑目亡靈,仍然通過母親們的訴說來追討歷史正義。

在恐怖高壓下,敢于公開站出來的難屬們抗爭著,更多的難屬仍然在無奈的沉默中忍受煎熬。為了紀念六四十六周年,丁子霖老師、張先玲女士等難屬再次上書中共當局,重申十多年來的一貫要求。主要由丁子霖老師執筆的《尋訪實錄》也將匯集成書出版,通過一個個鮮活的個案,為當年的屠殺,也為難屬們十多年來的淚水和堅韌,提供了更詳細的見證。當年的親人之死的悲壯和冤屈、大屠殺的殘暴和血腥、尋找親人的艱難和屈辱,難屬們是如何度過了這十六年磨難:最初,在突失親人的打擊下和官方高壓下的生不如死;漸漸走出絕望和恐怖的陰影后,獨裁政府決不認錯的無情,決不次于大屠殺的殘忍;社會日漸冷漠的麻木,也決不次于魯迅筆下的看客時代;生活的艱辛一言難盡,靈魂的煉獄無以表達,高壓下的沉默是那么無奈,覺醒后的抗爭又是那么險象環生;民間的同情和難屬之間的溫暖,又是如何支撐起“天安門母親”的傲然挺立。

現在,以“天安門母親”命名的難屬群體,之所以贏得了世界性的聲譽和人道援助,首先是靠她們自己的杰出作為,其次才是善良人們的同情心和正義感。如若沒有難屬們自己首先公開站出來,決不會有今天的“天安門母親”,國內外的良知之士對難屬的同情和支持,也很難找到堅實的著力點。這一群體之所以能夠從單獨的個人發展為上百人,并具有非常強的內部凝聚力,既來自其勇敢的堅韌的抗爭,也來自難屬之間的寬容和理解,更來自難屬們在處理捐款上的公正和干淨。

這個由傷殘者和失去親人的父母、妻儿所組成的群體,盡管在六四血案中付出了最為慘重的代价,但在極為艱難和充滿人身風險的情況下,她們為六四受難者及其家屬爭取國內外的人道捐款,收集六四死難者的證据證詞,始終如一地堅持著見證歷史和尋求正義的訴求。毫無疑問,六四后的十五年來,在敦促中共糾正罪錯、調查歷史真相和還公道于民的民間維權運動中,六四難屬群體做得最為出色。

從難屬群體六四后的行跡中,我目睹了母親們十几年如一日的抗爭,知道了她們為尋訪六四難屬所遭遇的困難,為人道救助所作的大量的瑣碎的事務,難屬們在六四后遭遇的种种不公正的對待;我也眼看著難屬群體的一天天壯大、成熟,陸續讀到了逐漸增多的難屬群體的證詞。

六四難屬,作為一個特殊的民間維權群體,之所以具有內在的凝聚力且不斷壯大,不僅在于丁子霖、張先玲等先覺者的勇敢,更在于彌漫于難屬中間的那种可貴的寬容精神。有勇气率先站出來的難屬,決不會因為自己先走一步而盛气凌人,而是心心相印的溝通和一視同仁的平等。先覺者們不僅給其他難屬以生活上的救助和精神上的安慰,更重要的是理解她們不愿意公開站出來的苦衷,從來不會對其他難屬提出過分的要求,更不會對心有余悸的難屬們有任何指責。先覺者們只有身體力行地關心、同情、幫助和鼓勵其他難屬,在人道救助款的分配上一視同仁。

難屬中的先覺者們,對那些暫時還不愿公開站出來的難屬、對一些有過反复的難屬,既抱有充分的理解,也對母愛和人性善良抱有信心,所以,她們處理難屬是否公開站出來的原則是:1,一切皆靠自覺自愿,決不強人所難;2,不論是否公開站出來,在分配人道救助款時,決不允許出現厚此薄彼的區別對待。3,耐心等待她們的覺醒,相信總有一天,她們“會用自己的手解開束縛在自己身上的繩索。”(丁子霖語)正是先覺者的示范感召和寬容理解的,五年、八年、十年、十六年,越來越多的難屬逐漸加入到公開站出來的行列中。

這些失去親人的遺屬們最知道,殘暴的極權制度的迫害和毫無心肝的社會的冷漠、遺忘。如若沒有這樣一個在相互扶持中度過那些最艱難的時刻的群體,真不知道這個群體中的每個個體,將在孤立無援中如何承受!整整十五年了,在中共警察的傳喚、監視、跟蹤、軟禁等威逼之下,在社會的冷漠和遺忘之中,正是這一個個奔波于六四亡靈之間的母親,以堅韌的愛和不屈良知,揭露著謊言,拷問著冷血的社會,安慰著地下的亡靈和地上的遺屬,使起初分散的心怀恐懼的遺屬們,逐漸凝聚成一個不斷向極權高壓挑戰的堅強群體,在淚水中相互攙扶著、關怀著、鼓勵著,一個由母親為主體的人道主義群體在恐怖高壓下堅強地站起來!

尤以令我感嘆的是,在處理無數筆境內外善款的問題上,這個群體能夠做到基本公正,也從來沒有出過資金上的差錯,每一筆捐款,哪怕只是100元人民幣,甚至7元加幣,都有明晰的帳目,力爭人道捐款的受惠人都能開出收据,并最終送到每個捐款者的手中,即便是那些通過中間人轉交的善款也不例外。這不能說不是個奇跡。

在我看來,在大屠殺之后的中國,這個主要由母親們組成的難屬群體,堪稱最具的凝聚力和感召力的道義象征:以愛心融化恩怨,以理性約束憤怒,以善意化解惡意,以和解縮小鴻溝,以勇气呼喚良知,以堅韌贏得尊敬。他們從未采取過激進的行動,從未提出過激的要求,也從未使用過咬牙切齒的言詞。相反,他們所做的一切和始終堅持的要求,皆合法合理合情。這种高貴之愛、這种清明之理性,這种持之以恒的韌性和勇气,實為踐行社會良知的楷模,是中國民間社會中最可寶貴的道義資源,是中國轉型得以和平有序進行的健康力量之一。

失去孩子的母親們仍然在流淚,只要孩子們的冤屈得不到伸張,她們的淚就流不完。但是,覺醒后的哭泣,不再只是傷心和悲痛,不再是軟弱和無奈,而是面對高壓的勇敢、堅強和希望——對劊子手的控訴,對獨裁政府的抗議,對所有良知者的呼吁。

值此六四十六周年之際,我再次怀著謙卑和崇敬來傾听天安門母親的聲音,傾听六四冤魂在墳墓中的訴說,傾听愛和正義的呼喚。

傾听天安門母親的聲音,仰望偉大的母愛和良知!

2005年5月30日于旅途中@(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專訪】劉曉波﹕望國際壓力使歐衛良知發現
劉曉波:外患不足慮 內憂才要命
劉曉波:為校園BBS和焦國標先生而作
劉曉波:被官方操控的反日風潮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