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敏然生前未發表文章曝光 悔恨做錯事

人氣 16
標籤:

【大紀元5月5日訊】(中華網5月4日報導)因為有太多打不開的心結,台灣綜藝祖師爺倪敏然選擇上吊自殺的方式逃脫痛苦,令人唏噓。有人說他是為情自殺,也有人說他負債累累,更有人說他得了抑郁症才走上絕路,种种說辭一時真假難辨。

  不過,記者昨天拿到了一篇今年2月25日倪敏然給台灣當地報紙寫的專欄文章,文中能瞧出絲絲端倪。在主題是“名人給孩子的一封信”的專欄文章中,倪敏然稱自己是個坏爸爸,并對自己以往做過的一些事悔恨不已。由于當時倪敏然要求見報前再親自潤色,所以直到斯人已去才拿出刊載,一方面算是他人生盡頭頗為傷感的最后箴言,另一方面也能讓世人從中管窺一些他的悲喜人生。
  
  孩子,爸爸嘴巴不甜,但不代表爸爸心里不甜。其實我真慶幸我是你們的父親。爸爸以前曾希望汀諾長大當個律師,嘉升長大當空軍。這些都是爸爸年輕時想要做,卻沒達成的愿望。這些年來,我在你們成長中,曾經希望你們有机會幫我實現理想,但是,前陣子,我看了美國前總統克林頓的傳記,深深感受到一個人的志向不能勉強,每個人走這趟人生都有自己的志趣。因此,我現在也改變了想法,只希望你們做自己,發展自己的喜好。
  
  面對人生,千万別學爸爸,我是你們的負面教材。面對人生,許多事都不能以第一反應來處理,要慎思。一個人做事,如果快半拍,那就是机靈,如果慢半拍就是智能。爸爸就是那种机靈的人,總是急著反應,雖然我以創意聞名,但是,現在六十歲的爸爸卻因此做錯了一些決定,后悔莫及。我正在學習“慢半拍”,事急則緩,慢一步,看清楚,才踏出腳步。
  
  爸爸從事演藝行業30多年了,許多年來,事情發生時,我總是像拍電視、電影一樣,期望中間放一張卡片,上面寫著“五個月后”或“十五年后”,讓事情逃脫,讓時間迅速解決。其實,人生不能像戲劇一樣重來,面對事情,要迎上前去頂著,以智能克服困難,而不是逃避。
  
  孩子,人生是一個旅程,這一路上,我們要對自己誠實,向自己負責。誠實對自己,就能在生命的路途中,看見自己栽种的花朵,一朵朵慢慢地,沿路綻放。我記得一句好話:“生命里,‘傷’實為得,當下得亦非得。”你們正值青少年,也許不懂其中哲理,但是,我仍要告訴你們:“做一個坏事就是有了一個佛家所說的 ‘業障’。人生路上,一個‘業障’就是一個地雷。沒有‘業障’的人生有如夏威夷海灘,有‘業障’的旅途就像戰地,我們做人做事就是要誠實,對得起自己也對得起別人。”(現代快報 曹鋒)(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檢方今天採集倪敏然檢體  以DNA確認身分
黑道介入 倪夏情忒迷離
倪哥三個夢 依然持續…
宜蘭頭城月台 倪敏然最後身影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