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中國躁進求富心態將成致富障礙

標籤:

【大紀元6月13日報導】(中央社台北十三日電)多名學者專家昨天出席在北京大學舉行的「中美新市場經濟 (北京)論壇」,熱烈討論「中國進一步富裕的障礙」。學者認為,中國經濟持續發展的障礙包括國有企業的不透明運作、整個社會躁進求富,導致環保等方面的突出問題,反而「欲速則不達」。

香港商報報導,獲邀出席論壇發表演講的二零零四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教授普雷斯科特認為,中國經濟持續發展面臨最大的障礙之一,就是大型國有企業的運行方式不夠透明。他認為,有關部門若無法制止這種現像,中國經濟成長就會停滯。

參與論壇的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助理、貨幣政策司司長易綱則認為,中國致富最大的障礙是「欲速則不達」,急躁的情緒導致在制度上、執法上欠缺平穩心態。

他說,當前的中國,個人也好、家庭也好、地方政府也好,都太浮躁、太著急,恨不得一下子就富起來,這種躁進求富的心態導致能源浪費、質量不高、環境不能支撐,其中最突出的就是環保問題,例如許多有關環保的法律尚未被企業承擔,反而是由整個社會承擔了。

著名經濟學家、天則經濟研究所理事長茅于軾表示,人力素質問題將是中國經濟發展的障礙。目前,中國以大量廉價的勞動力作為優勢,但是再過二十年後,這個優勢會變成劣勢,畢竟低素質勞動力難以致富。

茅于軾認為,中國致富的最大障礙是「缺乏公平」,包括對教育投入不足,並非人人有機會受教育,也包括法律之前不盡公平,「有法不依」的情況大量存在。

中國國家發改委經濟體制綜合改革司司長范恆山、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經濟系主任布萊克默都認同,公民素質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而教育作為提升素質的工具,可以讓學生獲得更多機會,從而增加個體收入、增加國家整體收入,最終實現國家富強。

相關新聞
老松
華憲民:中國的變革與復興 (一)
華憲民:中國的變革與復興 (二)
華憲民:民主是中國最崇高而神聖的選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