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豪雨來得急 應變常來不及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6月14日訊】〔自由時報記者郭怡君╱台北報導〕這波梅雨鋒面重創台灣南部,連續兩天降下超大豪雨,關鍵之一便在西南氣流的「低層噴流」猛將水氣往台灣西南部吹送!台灣大學大氣系運用中尺度氣象模式模擬發現,西南氣流豐沛的水氣和能量,透過低層噴流持續傳送至台灣西南部一帶,充足的水氣供應使該地區很容易形成強大的雷雨胞,間歇性降下豪大雨。

台大大氣系教授周仲島指出,低層噴流其實就是西南氣流裡的強風區,也是水氣和熱量的主要傳輸者,但分佈非常不規則,在目前缺乏海域氣象資料的情況下,僅能靠外國氣象衛星提供的遠距觀測數據進行模擬,雖能看出大概趨勢,但無法用來做即時預測,因為誤差太大。

從大氣系的模擬結果來看,西南部未來兩天仍無法擺脫大豪雨的威脅,明後兩天低層噴流可能會隨鋒面往北移,屆時中部以北就要格外小心了。

周仲島表示,梅雨期間造成劇烈降雨的三大因素,包括梅雨鋒面、水氣供應和中尺度氣流系統。鋒面提供有利於雷雨胞發展的不穩定環境,水氣的供應量是雨量多寡的關鍵,中尺度氣流系統則攸關降雨區域和持續時間,包括地形抬升氣流效應、冷池效應及低層噴流等。

周仲島解釋,冷池效應是指當一個地方開始下雨,會讓該處的氣溫變冷,形成較重的冷空氣團,當旁邊的暖濕空氣流進來時會向上抬升,造成更多降雨。

防災國家型計畫氣象研究群召集人、台大大氣系教授李清勝指出,從全民防災的角度來看,民眾必須建立「梅雨預報就是只能在豪雨來前的幾個小時才知道」觀念,在氣象局發佈的梅雨鋒面期間隨時提高警覺,而各縣市政府至少要有三、四個人員具備判讀氣象資料的能力,一旦氣象局發佈豪雨特報,就要有人作為應變中心開設前的監視值班者。李清勝強調,過去因應颱風開設的災害應變中心,流程約要兩、三個小時,但梅雨期間雷雨胞一波的生命週期往往就只有兩、三個小時,按照颱風應變的流程走,根本不及應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