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豪雨来得急 应变常来不及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6月14日讯】〔自由时报记者郭怡君╱台北报导〕这波梅雨锋面重创台湾南部,连续两天降下超大豪雨,关键之一便在西南气流的“低层喷流”猛将水汽往台湾西南部吹送!台湾大学大气系运用中尺度气象模式模拟发现,西南气流丰沛的水汽和能量,透过低层喷流持续传送至台湾西南部一带,充足的水汽供应使该地区很容易形成强大的雷雨胞,间歇性降下豪大雨。

台大大气系教授周仲岛指出,低层喷流其实就是西南气流里的强风区,也是水汽和热量的主要传输者,但分布非常不规则,在目前缺乏海域气象资料的情况下,仅能靠外国气象卫星提供的远距观测数据进行模拟,虽能看出大概趋势,但无法用来做即时预测,因为误差太大。

从大气系的模拟结果来看,西南部未来两天仍无法摆脱大豪雨的威胁,明后两天低层喷流可能会随锋面往北移,届时中部以北就要格外小心了。

周仲岛表示,梅雨期间造成剧烈降雨的三大因素,包括梅雨锋面、水汽供应和中尺度气流系统。锋面提供有利于雷雨胞发展的不稳定环境,水汽的供应量是雨量多寡的关键,中尺度气流系统则攸关降雨区域和持续时间,包括地形抬升气流效应、冷池效应及低层喷流等。

周仲岛解释,冷池效应是指当一个地方开始下雨,会让该处的气温变冷,形成较重的冷空气团,当旁边的暖湿空气流进来时会向上抬升,造成更多降雨。

防灾国家型计划气象研究群召集人、台大大气系教授李清胜指出,从全民防灾的角度来看,民众必须建立“梅雨预报就是只能在豪雨来前的几个小时才知道”观念,在气象局发布的梅雨锋面期间随时提高警觉,而各县市政府至少要有三、四个人员具备判读气象资料的能力,一旦气象局发布豪雨特报,就要有人作为应变中心开设前的监视值班者。李清胜强调,过去因应台风开设的灾害应变中心,流程约要两、三个小时,但梅雨期间雷雨胞一波的生命周期往往就只有两、三个小时,按照台风应变的流程走,根本不及应变。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