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京﹕大陸金融改革的轉捩點

梁京

人氣 2
標籤:

【大紀元6月14日訊】梁京﹕大陸金融改革的轉捩點

最近大陸金融界發生的兩件大事,很可能標誌著大陸金融改革的一個重大轉捩。第一件事,就是對要不要改革所謂“股權分置”,爭論了五年之久,終於在最高層形成共識,開始付諸實施;第二件事,就是在改革已經超過四分之一世紀之後,大陸的中央金融當局,第一次明確地改變態度,承認了民間融資在大陸經濟存在的合理性,從而在事實上承認了大陸規模巨大的民間融資的合法性。

這兩大事件,雖然不可能對大陸的金融現狀帶來立竿見影的影響,事實上,大陸的股市也並沒有因改革“股權分置”而停止其頹勢,而是繼續滑向新低,但是,這兩大事件的發生說明,大陸決策當局對長期以來堅持政府操縱金融和資本市場的理念發生了根本性的動搖,開始借助民間力量尋求出路。

導致大陸最高決策當局的態度發生這一重大轉變的主要原因,是繼續堅持政府操縱金融市場這一理念的代價和風險已經越來越大,而且越來越明顯。

多年以前,對政府操縱金融市場這一指導思想早就有尖銳的批評和挑戰,但是,大陸高層的權力精英,其中也包括一批在海外學習過的所謂學者型高官,從不把這些批評和挑戰放在眼裏。他們堅信,只要他們能夠把資本主義國家管理金融市場的各種高級和精妙的政策工具學到手,就能夠實現對大陸經濟,包括大陸金融市場的準確“微調”。他們的這種信念,是典型的魯迅鞭笞過的假洋鬼子行?。一方面,他們極其熱衷於與西方的金融專家討論最艱深的專業問題,而另一方面,則對中國大量發生的民間融資和金融投機,不感興趣或視之為異己和破壞性的力量。

這種假洋鬼子的態度,導致了一系列自欺欺人的所謂金融改革。其中最經典的假改革,就是成立四大金融資產管理公司來處理四大國有銀行的壞賬。記得當時這個方案一出臺,就有許多人批評,說這樣做只能刺激國有銀行製造更多的壞賬。但是,方案設計者們則以這是借鑒西方先進經驗來搪塞。無情的事實,果然證明老百姓的常識比所謂西方的先進設計更來得可靠,四大銀行壞賬和醜聞繼續層出不窮,而新建的四大資產管理公司則成了監守自盜者們的新樂園。

但是,假洋鬼子們還是相信,他們可以從西方的金融制度安排中得到無窮的開發,繼續操縱大陸金融﹑玩弄大陸百姓的把戲。於是,又有人發明把國家外匯儲備作資本,注入本金不足的國有銀行的辦法,並且,精心打扮一番,準備到國際金融市場去圈錢,大撈一票。無奈大陸金融系統的高管們不爭氣,接二連三爆出大醜聞,使大陸金融官僚們借海外資本來維持權力的美夢也完全破滅。

股票市場是大陸政治領導人原本非常陌生的一個領域,這使他們更容易被各種不同利益傾向的假洋鬼子們所俘虜。一些支援股市的假洋鬼子,使他們產生幻想,以為大陸的股市發展可不受現有體制和產權安排的約束,給國有經濟帶來巨大好處。於是,在這種虛幻前景和真實私利的推動下,大陸當局多次用政治力量來影響股市,把許多老百姓拖下水。隨著大陸股市弊端不斷暴露,另一派假洋鬼子則出來大肆抨擊股市,不惜以摧毀大陸新生的股市來使自己揚名。無論是捧還是罵,兩派勢力都回避了大陸資本市場發展的一個根本性制約,那就是國家控制資源太多,小民權利太少。所謂“股權分置”,只是這一基本問題的一個體現。

現在,大陸領導人越來越感受到拖延股市改革的經濟和政治後果。由於直接融資的渠道被嚴重阻塞,大陸國有銀行系統不得不承受本應由股票和債券市場承擔的許多投資風險,壞賬因此而更加難以控制,極大地增加了整個大陸經濟的金融風險。

承認民間融資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廢除“流通股”與“非流通股”的權利不平等,有一個共同的政策含義,就是在大陸的金融和資本市場中,給民間力量更大的舞臺和空間。這件事早就該做了,無奈不到萬不得已,大陸當權的精英們絕不願意走這一步。正因如此,這兩個姍姍來遲的金融改革,雖然標誌著重大而積極的轉折,卻有可能已經不能挽救大陸免於一場全面的金融危機。

──轉自《自由亞洲電台》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梁京:母親被妖魔化的背後
梁京:六四與中國「崛起」對世界的威脅
韋拓:從下滑到坍塌 國足告別世界盃之路
林一山:被歷史選中的上一代香港人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