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凱輪F1車隊2005美國大獎賽前瞻

標籤:

【大紀元6月16日訊】(邁凱輪新聞稿)世界聞名的印第安那波利斯高速車道是2005美國大獎賽的舉辦地,這是繼上周末加拿大站比賽後的第二場北美雙重賽,雷克南在上站贏得了本賽季的第三次勝利。雷克南在蒙特利爾獲得10分,縮小了車手排行榜上與當前冠軍阿隆索的差距。這名芬蘭車手以37分名列第二,隊友蒙托亞以16分名列第十一。邁凱輪F1車隊(West McLaren Mercedes)現以63分,在車隊錦標賽排行中仍處於第二位。

這次2005賽事將成為美國舉辦的第六十場一級方程式世界錦標賽。第一場正式的美國大獎賽於1959年在塞布林(Sebring)賽道舉行,布魯斯.麥克拉倫(Bruce McLaren)奪冠,四年後他組建了邁凱輪車隊。在那次初賽前的五十年代中的數年,納入一級方程式世界錦標賽的是印地500車賽。

雷克南 (KIMI RAIKKONEN)

“上周末我在蒙特利爾取得了優異的成績,我正期待著這周末在印第安那波利斯繼續奪冠之戰。這條高速車道富有傳奇色彩,它像摩納哥和斯帕賽道那樣,是每個車手都想獲勝的一個地方。它是一條快速賽道,如同蒙特利爾,主直道的最高時速達到335公裡。它是我們全年賽道中全速跑時間最長的一條,因為我們要沿著賽道的橢圓部分狂奔1.7公裡。賽道的另一部分是蜿蜒的慢速區,有狹窄的彎道和發夾彎,因此我們會使用中低等下壓力的設定,來獲得良好的過彎,以及在直道上所需的動力。印第安那波利斯的天氣不可預測,可能從一個極端變成另一個極端,這意味著我們與米其林做出的輪胎選擇,需要保證我們采用在溫度大幅變化的范圍內運作良好的輪胎。”

蒙托亞 (JUAN PABLO MONTOYA)

“在加拿大我的比賽意外結束後,唯一能做的便是投入下一場賽事,沒有比印第安那波利斯賽道更好的戰場了。它是有點兒特殊的其中一個賽場,對我而言有些美好的回憶,從卡特賽(CART)到我在2000年獲勝的印地500賽,熱情洋溢的觀眾總是非常支持我。它像我的一場家鄉賽,大看台中滿是哥倫比亞旗幟。我很喜歡在這條賽道上競爭,希望這次會登上領獎台。賽道的兩個對立因素 – 狹窄彎曲的內場和橢圓形側傾快速區, 意味著對我們整個技術組合的一次特殊挑戰。例如在過側傾區域時,我們的米其林輪胎要承受很高的負荷,我們需要找到折衷的辦法,既有承擔負荷的耐力,也要提供在內場區域保持較快的速度所需的低速抓地力。”

德拉羅薩 (PEDRO DE LA ROSA)

“美國大獎賽的賽車設定類似於在加拿大所用到的那樣。我們必須用低下壓力設定來跑,這樣在長直道上可以很快,而不會在慢速的內場損失太多時間。用這種設定,我們在加拿大很具有競爭力,因此但願我們在這裡也能處於強勢。”

邁凱輪F1車隊一級方程式首席執行官馬丁.惠特馬什 (MARTIN WHITMARSH)

“雷克南在蒙特利爾取得了勝利,我們來到印第安那波利斯,又參加一場在錦標賽中數一數二的精彩戰斗,希望真正對賽車運動狂熱的美國車迷們,能再次觀賞一場引人入勝的比賽。當然,上站比賽對車隊來說有苦有甜,但是蒙托亞用MP4-20展現了他頗具競爭力的速度,我們正期盼著讓他重返一條他特別喜愛的賽道。在加拿大,雷克南賽車的駕駛桿出了問題,不過那算是一個小問題,已經解決了。”

梅塞德斯-奔馳汽車運動副董事長羅伯特.豪格 (NORBERT HAUG)

“繼雷克南在蒙特利爾奪冠後,我們現在盼望一周之內的第二場比賽-美國大獎賽。1.7公裡長的橢圓形賽區和錯綜復雜而慢速的內場相結合,令印第安那波利斯大獎賽的賽道給底盤﹑引擎和輪胎帶來挑戰。賽道布局的一個特征是它長長的高速部分,要用全速持續跑23秒。總共算來,一圈的55%以上是用全速來跑。本賽季截至目前,在一共的505圈中,雷克南已經領先了224圈,占了所有比賽圈數的40%。蒙托亞上周末顯示出他已經具備爭奪的速度,車隊將全力支持他去得到他在加拿大站應得的位置,這次最好是堅持到終點線。”

有用的數據


印第安那波利斯賽道示意圖(見上標題圖)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邁凱輪2005西班牙大獎賽前瞻
F1西班牙站比賽 雷科能異軍突起奪冠
邁凱輪F1車隊西班牙大獎賽報道
邁凱輪F1車隊2005摩納哥大獎賽前瞻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