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保全 補強社區安全

標籤:

【大紀元6月19日訊】〔自由時報記者陳品竹╱專題報導〕社區型住宅雖然有保全人員負責全區居家安全維護,但因財務問題,多數社區採「1崗2哨」管理方式,在人力有限下,單靠保全是無法周全整個社區的安全,因此必須靠電子保全來輔助。台中市建築管理學會理事長黃瑞嘉指出,控管、監視、警報是社區中不可缺少的基本保全配備,這樣才能降低社區保全的「空窗期」。

黃瑞嘉指出,礙於財務,多數中小型社區都是採1崗2哨的保全人員配置,即1個24小時的統一管制點,由2名保全人員分日夜兩班制。

但因保全人員值班當中,可能必須巡邏或者因處理社區事故、或上廁所等必須暫時離開崗哨,或因社區範圍太大,可能會出現防護漏洞,因此必須借助電子保全配備來輔助。

而根據多數樓管業的經驗,控管、監視、警報等3大系統是必備的保全配備。
●控管系統

就是社區公設的控管系統,例如頂樓水塔的馬達或監水系統故障,滿水溢出,或者地下室的機電設備故障時,控管系統會顯示,保全人員即可知道通知維修廠商,不必再上樓或下地下室檢查,減少保全「空窗期」的發生。

●監視系統

錄影的監視系統,會讓保全人員隨時可以從電腦的監視畫面看到社區各角落的情形,一有異狀可立即處理。

●警報系統

警報系統則包括火警、瓦斯漏氣等災情發生時,警報系統會主動通報到連結的消防及住戶家中,讓保全人員可全力處理危機狀況。

另外,所有的保全系統能儘量規格化,維修零件要以容易取得為主,太先進的進口科技保全,一故障等零件就要好幾天,造成社區保全有「空窗期」。

建商規劃建築時最好做人性思考,例如保全人員使用的廁所不要離崗哨太遠,監視、控管等設備配置、出入動線,都要順手順暢方便操作。

將大廳管制位置設計成可同時看到車道的出入,保全人員控管大廳的人員出入,同時也能監看車道車子的出入等。

龍寶建設董事長張麗莉指出,建商從一開始做建築規劃時,就應該把保全可能發生維護「空窗期」納入考量,例如設計三進式的門禁控管,社區大門的刷卡管制,防止歹徒直接衝入社區。進入社區中庭前又設置第二門禁管制,進入梯間必須再刷卡才能啟動電梯,有了三重門禁,即使保全人員暫時離開崗位,安全也無虞。

在保全設備上最好也有「預備配備」的設計,例如在進入地下室車道前,在鐵捲門之前最好再設計一個柵欄,除了防止被人跟車外,萬一鐵捲門故障,在維修的期間,柵欄還是有暫代防護的功能。

相關新聞
【星座人物】照見繁華夢無常  一代詞人李清照(三)
日外相:將全力搶救在伊被俘人質
日本政府仍無法掌握被綁架日本人質下落
希臘警民衝突對峙6小時  安全落幕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