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 可降低溫室效應

標籤:

【大紀元6月2日訊】〔自由時報記者許敏溶╱台北報導〕台灣每年因颱風侵襲造成嚴重的生命財產損失,民眾聞颱風色變,但根據台灣大學大氣科學系助理教授林依依的研究團隊,利用遙測衛星等方式取得的研究成果顯示,颱風與降低「溫室效應」有直接關連,這也是全世界少數證實這個現象的研究團隊。

林依依這項跨領域的研究成果,成功結合生物地球化學、衛星遙測與大氣科學等技術,前年發表在地球科學界重要的學術期刊上時,獲得學術界重視,美國Nature(自然雜誌 )、美國CNN(有線電視新聞網 )也報導推崇這項研究,昨天林依依以這項研究成果,獲中研院年輕學者研究著作獎。

颱風一直給予外界負面印象,而過去學術界研究也陸續指出,海藻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根據林依依研究顯示,颱風生成與移動過程中,將海洋深層的營養鹽帶到海洋表面,營養鹽提供海藻生長養分,海藻吸收營養鹽後降低當區域二氧化碳濃度。

林依依指出,研究團隊利用遙測衛星觀測西元兩千年的啟德颱風,發現颱風經過後的南中國海海域,海藻的葉綠素濃度為平常卅倍,吸收的二氧化碳為平常十倍。

林依依謙虛表示,這次研究只是初步研究成果,了解多少二氧化碳被吸收,以及颱風對深層海洋生物的影響,其他的相關內容則需更深入研究,但目前至少證明,颱風不再是百害而無一利。

此外,林依依也以上述研究為基礎,與台大大氣系教授吳俊傑(追風計畫主持人 )等人組成的研究團隊,利用遙測衛星等技術,證實暖渦(海洋現象之一 )為強化颱風威力的重要因素,這項研究成果即將在國際學術期刊發表。

林依依說,2003年9月侵襲韓國的超級颱風梅米,當年移動至台灣東方太平洋海域時,因為經過海中的暖渦,三十六小時內,從輕度颱風增強為超級強烈颱風,梅米也是韓國史上最強烈颱風,造成韓國超過四百億台幣損失。

中研院獎助17年輕學者

中研院昨天舉行年輕學者研究著作獎頒獎,共有數理科學組王子敬、生命科學組王健家等十七人得獎,針對論文發表數量成為國內大學校院教授升等的主要依據,中研院院長李遠哲昨天批評這個方式不妥當,他指出,發表一篇有重量的學術著作,遠比發表很多篇文章重要,而中研院的年輕學者研究著作獎,就是在鼓勵獨創性著作。

十七位年輕學者研究著作獎的得獎者,是從超過一百五十名競爭者中脫穎而出,包括數理科學組六人、生命科學組五人、人文社會科學組六人,每人獲得三十萬研究獎金。

各組至少都有一位女性得主,其中數理科學組林依依,以研究颱風與海洋現象交互作用得獎;生命科學組的張鑾英,則是國內研究腸病毒七十一型的重要學者;而人文社會科學組劉斐玟,在中國女性傳統角色研究突出,開拓性別研究新領域。

李遠哲昨天特別強調獨創性的重要,他舉例說,有一次看到雕刻家朱銘的雕刻作品「太極」,他問朱銘從哪裡學來?朱銘卻回答,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也是學來的嗎?他聽完之後,感到很不好意思。

相關新聞
提昇海洋油污應變能力 環署邀日本專家指導
多校淹水道路中斷  但今天都可上學
開放採甜桃 盼重建家園
泰安鄉原住民:請給我們一條可以回家的路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