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扁:有信心卸任前完成台灣憲改工程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6月25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楊嘉慧台北二十五日電)扁今天上午表示,隨著台灣新的國家主權論述的確立,及舊有意識型態逐漸褪去,台灣已做好全面推動憲政改造的心理準備。第二階段的憲政改造工程,絕不會比第一階段還困難或艱辛;他有信心一定能在二OO八年卸任總統前,為台灣催生一部合身、合時、合用的新憲法。

陳總統說,他也願意做一個小園丁、助產士、產婆,一起推動憲改工程,希望能由下到上、由外而內、由民間到政黨,這樣才有機會完成憲政改革的理想。

陳總統上午參加台灣法學會主辦的「主權、憲法與台灣的未來學術研討會」時,以中國比較法學會歷經四年努力,正名為台灣法學會的例子說,過去半個世紀,一種虛幻、僵化的所謂「大中國意識形態」,嚴重混淆了台灣國家的定位與認同,也一再延宕、阻礙了台灣民主憲政的發展,只要一天不掙脫這套與現實完全脫節的政治教條,台灣就不可能成為一個主權獨立、自由民主的正常國家。

他說,台語歌「愛拼才會贏」,其中有一句「無魂有體稻草人」,正好可以用來說明主權的意義。這個魂就是主權,一個人如果失去了做自己主人的權利和意志,一切聽別人的指揮和安排,就變成一個「無魂有體稻草人」。講主權不只是做自己主人的權利而已,更重要是要有做自己主人的意志。

總統表示,台灣人民追求當家做主的願望,隨著政治的民主化終於獲得實現,一個更為清晰且明確的國家主權意識也隨之形成,就是他一再所說的,「中華民國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國家的主權屬於全體台灣人民,台灣前途的任何改變只有兩千三百萬的台灣人民才有權做最後的決定」。這樣的論述不但符合主權在民、住民自決的民主原則,更忠實地反映了事實的現狀。

他強調,相信以實事求是的國家主權論述,取代以往以「大中國意識」為基礎的主權概念,不但有助於台灣內部團結與族群和諧,更能使後續憲政改造的工程得以順利推動。

總統說,過去十年台灣曾七次修改憲法,會這麼頻繁修憲,就是因為一直受限於「大中國意識」的主權與法統的教條,每一次只能針對特定議題進行枝節的修改,不能通盤檢討與修正。隨著新的國家主權論述的確立,及舊有意識型態的逐漸褪去,台灣已做好了全面推動憲政改造的心理準備。

他說,這次修憲順利實現「廢除國大」及「公投入憲」兩大目標,讓大家更有信心,第二階段的憲政改造工程,絕不會比第一階段的憲改還要困難或艱辛。

陳總統並以美國制憲過程為例說,「台灣法學會」絕對有能力與資格,扮演催生新憲法最重要的推手角色。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