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扁:有信心卸任前完成台湾宪改工程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6月25日报导】(中央社记者杨嘉慧台北二十五日电)扁今天上午表示,随着台湾新的国家主权论述的确立,及旧有意识型态逐渐褪去,台湾已做好全面推动宪政改造的心理准备。第二阶段的宪政改造工程,绝不会比第一阶段还困难或艰辛;他有信心一定能在二OO八年卸任总统前,为台湾催生一部合身、合时、合用的新宪法。

陈总统说,他也愿意做一个小园丁、助产士、产婆,一起推动宪改工程,希望能由下到上、由外而内、由民间到政党,这样才有机会完成宪政改革的理想。

陈总统上午参加台湾法学会主办的“主权、宪法与台湾的未来学术研讨会”时,以中国比较法学会历经四年努力,正名为台湾法学会的例子说,过去半个世纪,一种虚幻、僵化的所谓“大中国意识形态”,严重混淆了台湾国家的定位与认同,也一再延宕、阻碍了台湾民主宪政的发展,只要一天不挣脱这套与现实完全脱节的政治教条,台湾就不可能成为一个主权独立、自由民主的正常国家。

他说,台语歌“爱拼才会赢”,其中有一句“无魂有体稻草人”,正好可以用来说明主权的意义。这个魂就是主权,一个人如果失去了做自己主人的权利和意志,一切听别人的指挥和安排,就变成一个“无魂有体稻草人”。讲主权不只是做自己主人的权利而已,更重要是要有做自己主人的意志。

总统表示,台湾人民追求当家做主的愿望,随着政治的民主化终于获得实现,一个更为清晰且明确的国家主权意识也随之形成,就是他一再所说的,“中华民国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国家的主权属于全体台湾人民,台湾前途的任何改变只有两千三百万的台湾人民才有权做最后的决定”。这样的论述不但符合主权在民、住民自决的民主原则,更忠实地反映了事实的现状。

他强调,相信以实事求是的国家主权论述,取代以往以“大中国意识”为基础的主权概念,不但有助于台湾内部团结与族群和谐,更能使后续宪政改造的工程得以顺利推动。

总统说,过去十年台湾曾七次修改宪法,会这么频繁修宪,就是因为一直受限于“大中国意识”的主权与法统的教条,每一次只能针对特定议题进行枝节的修改,不能通盘检讨与修正。随着新的国家主权论述的确立,及旧有意识型态的逐渐褪去,台湾已做好了全面推动宪政改造的心理准备。

他说,这次修宪顺利实现“废除国大”及“公投入宪”两大目标,让大家更有信心,第二阶段的宪政改造工程,绝不会比第一阶段的宪改还要困难或艰辛。

陈总统并以美国制宪过程为例说,“台湾法学会”绝对有能力与资格,扮演催生新宪法最重要的推手角色。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