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交大再否決 台灣清交兩大學合併破局

人氣: 97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6月29日訊】(自由時報記者陳儀珊╱竹市報導)交通大學昨天舉行臨時校務會議,針對上週未能通過的「交清整併及法人化意願書」一案進行復議,同意票數仍未能達到通過的最低門檻,清交合併確定破局!

清華和交通大學22日召開校務會議,表決兩校整併及法人化意願書,當時清大以102票同意對10票不同意,通過這項議案,交大則未過最低門檻而被否決。

交大校長張俊彥隨即提出復議案並於昨天再次投票,歷經近三個小時的討論,投票結果為96票同意、61票不同意與二張廢票。交大表示,由於這是重大議案,需獲得出席人數三分之二以上同意才有效,因此雖然同意票較多,仍未能順利闖關成功。

一直支持與清華大學合作爭取五年500億經費的研發長林一平,當場辭職以示負責,校方則予慰留。

張俊彥對投票結果不願多談,但私下曾向身旁的人透露,其實能獲得96票,已經表示大家對與清大合作很有共識,只是法人化太沉重了。

昨天臨時校務會議才結束不久,校方又忙著召開緊急會議商討備案內容。交大主任秘書彭德保表示,校方尊重投票的結果,但不會放棄爭取五年500億元特別預算,目前手中仍有幾個備案。

交大教師會代表、電子物理系教授李威儀昨表示,教育部應該檢討這筆經費分配政策的缺失,至於校方,他會建議學校把校內原本就有的「二十年長期發展計劃」,濃縮成十五頁的構想書,並加強與清大的競合關係,雙方的合作關係仍可延續,但各自發展特色。

交大學聯會現任會長劉家宏與前任會長李垂泰均指出,這樣的結果他們也不會太意外,學生只關心行政團隊的理念,以及合併所帶來的許多問題,他們認為校方應主動把資訊公開給大家知道,但這部份學校先前做得不夠好。

教部︰合併非申請五年五百億必要條件

(記者黃以敬╱台北報導)教育部高教司昨天強調,「清、交合併」已不是這兩校申請「五年五百億」的必要條件,但學校規模確實是經費審議委員會的考量因素之一。

「五年五百億」申請明天截止,尚無任何一所大學提出﹔其中台灣大學、成功大學及清華大學,預計最快今天就會正式遞交包含「法人化意願書」的正式申請文件。

交大儘管未通過合併案,但校方也表示,還是會考量提出申請案,不會放棄爭取經費的機會。

合併就是去中國化 哪門子歪理

記者陳儀珊╱特稿

交通與清華大學合併案確定破局,交大部分教授和學生私下都點出,校園內外確實有股力量在運作。

去年底,台灣傳出清華與交通大學要「二合一」的消息後,是否有政治力介入撮合的猜測就從沒停過,特別是合併後,將面臨更改校名問題,更被統派人士認為是政府花錢要兩校「去中國化」;如今隨著合併案破局,校名也不必改了,但統、獨意識型態是否成為交大贊成或反對合併的關鍵,仍是熱門話題。

各界會有是否「去中國化」的說法,其實並不是沒有原因,首先,清、交大都源自於中國,而後隨國府遷台才在台復校,其中「交通大學」更是中國教育部直屬的重點發展學校,包括上海、西安、北京等許多中國大城市都設有「交通大學」,對部份統派人士來說,除了是一份難以割捨的情感,校名隨著合併而走向「本土化」更是他們所不願見到的。

其次,去年底曾一度誤傳兩校合併後將改名為「新竹大學」,當時也引起兩校校園內一片譁然,許多人認為「本土化」的用意太明顯,「新竹大學」這個名稱的確也讓多數的清、交師生都覺得難以接受,教育部長杜正勝出面消毒後,才消弭這場「誤傳」紛爭。

合併就是「去中國化」、「本土化」?難怪部分教授和學生暗示,幕後那股反對力量運作的正是意識型態!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