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行影響廣州 香港城生意冷清租戶叫苦

標籤:

【大紀元6月7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陳倖嫚香港七日電)在CEPA(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帶動下,曾火爆一時的廣州首個香港零關稅商品城(俗稱香港城),人流愈來愈稀少,生意冷清,租戶難以為繼,甚至不惜選擇放棄押金撤出。有學者認為,現在大陸居民到香港旅遊已十分寬鬆,使得「香港城」不再具吸引力。

去年一月一日起,按照大陸與香港、澳門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香港、澳門的公民可申請到廣東當個體工商戶。因此吸引了許多港澳中小企業到廣東謀發展,一下子珠三角出現多個「香港城」、「澳門街」。尤其,去年一月中旬在廣州浚泰百貨推出的大陸首個香港城,首期商鋪很快租光,不到十平方米的商鋪月租高達人民幣四千元,有一家商戶稱每月營額達人民幣十萬元。

不過,好景不常,廣州南方都市日報今天報導,上個禮拜天香港城二樓、偌大的購物中心只有十多個顧客閒逛,三分之一的店舖閘門已拉下,不少店舖門口還貼著「招租」廣告,景象蕭條。

香港城租戶何小姐向媒體反應,作為首批藉著CEPA到廣州投資的香港人,她曾抱著很大期望。但目前該商場物業管理不良、生意冷清,而浚泰公司還要提高租金,這讓她覺得為港人提供實惠的承諾沒有實現。

浚泰公司回覆表示,他們是基於夏天購物旺季即將來臨,管理成本大增,才決定提高租金。   

報導指出,夏季一來,香港城的生意就一落千丈,大量香港經營者寧願放棄押金也要撤出,而留下的商鋪有的幾經轉手,有的乾脆無人問津。這個一開始每間面積不到十平方米的商鋪,月租價曾高達人民幣四千元,現在儘管租金已跌至每平方米不到三百元,也沒人願接手。

目前香港城二樓開門營業的舖位不到一半,三樓則三分之一都不到。

  有些遊客表示,雖然這裡有的東西很便宜,但她寧願到附近的廣百、新大新等大型百貨商場逛街,而不會考慮在這裡購物,因為這裡根本分不清那些是香港貨,商品又多又雜,讓人沒信心。

  暨南大學國際經濟貿易系的張主任接受媒體訪問時認為,由於港貨改革開放後就透過多種渠道進到廣州,香港幾家知名的銀樓、珠寶連鎖店等早在香港城開設前已進入廣州,很多港資企業也在珠三角各地開設了工廠,大多港貨已本地化,很難分辨什麼才是真正港貨。

此外,張主任指出,香港城不少香港個體戶的經營方式和那些所謂的香港商品,根本無法對顧客產生吸引力,也沒有像知名商場那樣擁有品牌主力店聚集人氣。還有,大量大陸遊客赴港澳自由行後,對港貨已有全面認識,對商家的炒作手法不再認同。

相關新聞
獨立筆會關於記者程翔被拘捕的聲明
黑門診!萬人乙肝血檢結果相似
國際筆會抗議程翔被拘押的緊急通告
程翔落陷阱 中共讓人徹底失望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