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援外走過四十五個寒暑 成果斐然

人氣 3
標籤:

【大紀元7月12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李佳霏布吉納法索瓦加杜古十一日電)台灣參與國際技術援助,自一九五九年派遣農技團協助越南稻作生產以來,歷經四十五個寒暑。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秘書長陳正忠認為,台灣從受援國到亞洲第二援外國,標誌著台灣為成熟進步社會,是種了不起的成就。

陳正忠今天接受中央社專訪時說,從一九六零年代的中非技術委員會,一九七零年代之後的海外技術合作委員會,到一九九七年迄今的國合會,台灣四十五年來積極參與國際合作事務,「在外交下鄉,農業出洋」的號召下,開墾無數荒地,創造萬畝良田,使低度開發國家人民得以溫飽,國家得以發展。

他表示,國合會本著透明、效率、獨立、專業、永續經營的精神,致力推動國際合作。近年來,國合會與區域發展銀行合作,將台灣通訊與資訊(IT)優勢產業發展經驗與國際分享,除培育友邦重要人才外,也將國際商機帶給國內廠商,農業技術團的合作項目,更從農業推廣走向農業企業經營模式,逐漸朝科技援外邁進。

「看到友邦人民歡欣、健康的笑容,就是我們最大的欣慰」,陳正忠說,台灣援外的成績,已獲得國際社會共鳴,像公共電視台在西非友邦布吉納法索開拍「45°天空下 (main dans la main)」的文學大戲,即以外交替代役男連加恩的事蹟為腳本,吸引法國第四電視台購買版權。

「我們是以輕鬆的心情,做很嚴肅的工作」,他說,在詭譎多變的外交情勢下,透過輸出台灣具優勢的核心專長進行國際合作計畫,有助拓展台灣外交空間並回饋國際社會,國合會正扮演這樣的專業角色。

陳正忠期許國合會能整合國內對國際合作的資源,成為「國際合作的專責智庫」。他說,「援外不是單一事件,而是一整套方案」,讓友邦人民從「有魚吃」到學會「如何釣魚」,甚至知道「該釣什麼魚」,進而了解該怎麼「料理魚」。

他很自豪台灣在這方面苦幹實幹所獲得豐碩成果,「中國即使想學也學不來」。

他說,某種程度上,「在沒有邦交的國家,國合會是走在外交部前面,爭取邦交,在有邦交的國家,國合會是發揮鞏固戰場的功能」。像部分駐在國大使與農技團密切合作,把農技團派駐在反對黨的地盤,拉攏友台力量,做好與反對黨的關係,增加政治影響力,有利鞏固邦誼。

陳正忠表示,今年適逢台灣對外技術援助四十五週年,希望透過舉辦系列活動,能讓國人理解台灣從事國際合作及人道外交的真實面容,起身參與「全民外交」行列,讓台灣看到世界,也讓世界看到台灣。

相關新聞
藝次元亞洲藝術能量版圖亞洲工作營17日展開
行政院同意台糖承租農民受災可領現金救助
台聯黨團:支持不在籍投票  反對通訊投票
李登輝:  申奧 先想清楚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