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灣消貸業務╱中小型銀行 下半年有硬仗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7月17日訊】自由時報記者陳中興╱專題報導

在台灣金管會大力整頓下,過去3年盛極一時的現金卡市場,下半年起將出現「路線修正」,部份太過依賴貸款代辦公司的中小型銀行,或不當發展代償業務的銀行,下半年起恐將有1場「硬仗」要打。

現金卡市場盛行,持卡人還不出錢來轉而衍生出「代償」市場,貸款代辦公司也看準商機,利用聯徵中心信用紀錄落後實際狀況達1個禮拜的漏洞,以「一案多送」方式,為「卡爆族」借到原本借不到的額度,供作「以債養債」之用。

台灣銀行界人士表示,這類透過代辦公司1案多貸的借款人,「8成都有卡債」,銀行對於代辦公司是「愛恨交織」;愛的是代辦公司解決他們人力不足的盲點,為他們帶來客戶,但恨的卻是1案多貸造成對單一授信對象過度放款,使風險控管出現漏洞。

市場盛傳已有銀行因過度衝刺代償業務,導致壞帳大增,幾乎吃掉淨值,且因此有高層主管不久前去職;對於這些市場傳聞,銀行局官員已經盯上這些特定銀行。

曾經是台灣國內現金卡發卡龍頭的萬泰銀行,在銀行局對現金卡廣告設限後,市場發展策略已不著重衝刺卡量,起而代之的是「全員催收」,試圖從改善資產品質重新定位這項業務。

另一方面,聯徵中心自7月5日展開信用紀錄即時查詢,原本信用紀錄落後實際狀況1個禮拜的漏洞被堵住,一舉杜絕貸款代辦業者「一案多貸」,大部份銀行缺乏內部行銷系統,消貸業務高達5成到9成依賴代辦業引進,下半年起這部份業務來源將急速萎縮,消費性貸款餘額也將跟著衰退。

銀行間面對現金卡、無擔保小額信貸呆帳問題,有人採取類似萬泰銀行的暫停衝卡、全員催收的積極性修正策略,但也有銀行基於停止衝卡可能導致逾放比計算分母「變小」,逾放比數字因而竄高,因此採「打帶跑」戰略,一方面開發債信良好的現金卡客戶,另一方面積極催收。

外資機構對於台灣無擔保放款市場看法也相當悲觀,包括高盛等外資券商,相繼調降台灣國內中信銀、台新銀投資評等,理由都是擔心這些銀行的無擔保授信比重太高,且成長過快,將導致「信用成本」(Credit Cost )升高所致。

不過,台新銀行內部直言,現金卡與消貸市場呆帳大增是全台灣各銀行共同問題,中信、台新等具規模銀行在風險控管方面已經屬於同業中的佼佼者,真正問題不會出在這類銀行身上,該擔心的還是為數眾多且高度依賴代辦業者的中小型銀行。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