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湾消贷业务╱中小型银行 下半年有硬仗

人气: 1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7月17日讯】自由时报记者陈中兴╱专题报导

在台湾金管会大力整顿下,过去3年盛极一时的现金卡市场,下半年起将出现“路线修正”,部分太过依赖贷款代办公司的中小型银行,或不当发展代偿业务的银行,下半年起恐将有1场“硬仗”要打。

现金卡市场盛行,持卡人还不出钱来转而衍生出“代偿”市场,贷款代办公司也看准商机,利用联征中心信用纪录落后实际状况达1个礼拜的漏洞,以“一案多送”方式,为“卡爆族”借到原本借不到的额度,供作“以债养债”之用。

台湾银行界人士表示,这类透过代办公司1案多贷的借款人,“8成都有卡债”,银行对于代办公司是“爱恨交织”;爱的是代办公司解决他们人力不足的盲点,为他们带来客户,但恨的却是1案多贷造成对单一授信对象过度放款,使风险控管出现漏洞。

市场盛传已有银行因过度冲刺代偿业务,导致坏帐大增,几乎吃掉净值,且因此有高层主管不久前去职;对于这些市场传闻,银行局官员已经盯上这些特定银行。

曾经是台湾国内现金卡发卡龙头的万泰银行,在银行局对现金卡广告设限后,市场发展策略已不着重冲刺卡量,起而代之的是“全员催收”,试图从改善资产品质重新定位这项业务。

另一方面,联征中心自7月5日展开信用纪录即时查询,原本信用纪录落后实际状况1个礼拜的漏洞被堵住,一举杜绝贷款代办业者“一案多贷”,大部分银行缺乏内部行销系统,消贷业务高达5成到9成依赖代办业引进,下半年起这部分业务来源将急速萎缩,消费性贷款余额也将跟着衰退。

银行间面对现金卡、无担保小额信贷呆账问题,有人采取类似万泰银行的暂停冲卡、全员催收的积极性修正策略,但也有银行基于停止冲卡可能导致逾放比计算分母“变小”,逾放比数字因而窜高,因此采“打带跑”战略,一方面开发债信良好的现金卡客户,另一方面积极催收。

外资机构对于台湾无担保放款市场看法也相当悲观,包括高盛等外资券商,相继调降台湾国内中信银、台新银投资评等,理由都是担心这些银行的无担保授信比重太高,且成长过快,将导致“信用成本”(Credit Cost )升高所致。

不过,台新银行内部直言,现金卡与消贷市场呆账大增是全台湾各银行共同问题,中信、台新等具规模银行在风险控管方面已经属于同业中的佼佼者,真正问题不会出在这类银行身上,该担心的还是为数众多且高度依赖代办业者的中小型银行。
(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