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怪颱風台灣門前兜圈 歷史上不常見

人氣: 15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7月18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馮昭台北十八日電)強烈颱風海棠在登陸前,耗費七小時在花蓮附近海面以逆時鐘方向轉一圈,在中央氣象局的颱風史上,民國五十四年和民國八十一年各有一次類似現象,並不多見。學者研判,海棠颱風怪異的路徑可能與地形、颱風結構以及太平洋高壓的導引作業減弱等因素有關。

氣象局預報中心課長呂國臣表示,海棠颱風清晨五時的中心位置在北緯二十四度、東經一百二十二點二度,亦即花蓮東方約六十公里海面上;清晨六時左右,逆時鐘方向旋轉的颱風受地形影響,開始往南偏移,上午十時中心位置最遠在北緯二十三點四度、東經一百二十一點七度,亦即在花蓮南方約七十公里的海面上。

上午十一時,颱風逐漸回頭,略北移至北緯二十三點五度、東經一百二十一點九度,即花蓮南南東方約六十公里海面上。下午二時氣象局的定位資料顯示,颱風已兜了一圈,北移至北緯二十四點二度、東經一百二十一點九度,即花蓮東北方約四十公里的海面上。

民國五十四年八月的瑪莉颱風與今天的海棠颱風狀況最接近,瑪莉原本是強烈颱風,接近台灣東北角時兜了一圈,減弱為輕度颱風;民國八十一年八月的寶莉颱風為輕度颱風,打轉的地方在靠近台灣東南部的海面上。兩個颱風轉一圈的時間約在六至八小時間。

台灣大學大氣科學系教授李清勝指出,在接近陸地時,颱風偏移很常見,但僅有少數颱風會打轉,從觀測資料顯示,颱風可能因高低層環流分離時而打轉,也就是二至三公里以下的低層環流往南移,中高層環流維持原路徑,形成「類藤原效應」。

不過「藤原效應」發生在兩個颱風同時出現時,海棠颱風則是一個颱風的高低層分離,上下相互影響,往南移的低層環流被高層拉回後,形成打轉現象。

李清勝表示,以現在的科學技術,還無法預測哪一種颱風會發生打轉現象,只能說打轉的颱風通常結構好、強度強,上下層勢均力敵,才有能力相互影響,而且北方高壓導引作用較弱,颱風行進速度因此減慢。

呂國臣表示,近年路徑最怪的颱風,莫過於民國九十年九月的納莉颱風,在同一地點(台灣與日本琉球間)打了兩個圈。巧的是,這個怪颱,當年也是呂國臣負責監控和預報。

從氣象資料顯示,納莉颱風在日本宮古島附近形成,由於北太平洋西部形成的颱風主要受太平洋副熱帶高氣壓環流導引,路徑多半是一路向上,氣象局原本以為不會影響台灣,結果颱風強度不僅三度在中度與輕度間搖擺,又在琉球附近海面打轉。中央氣象局一度取消海上颱風警報,三天後納莉還是耍了記「回馬槍」,朝西南方前進,氣象局只好重新發布海上颱風警報。

納莉颱風不只路徑怪,而且走得特別慢,停留台灣足足四十八小時,大水一路從汐止淹到台北市,包括台北捷運、京華城百貨公司和眾多地下停車場都成了超級大水庫,致災情慘重。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