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學者:軍力報告突顯中國觸動美方敏感神經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7月20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李佳霏台北二十日電)美國國防部今天公佈中國軍力報告,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研究員袁易認為,中國崛起已觸動美國敏感神經,台灣應從兩岸關係整體現況審慎解讀。儘管台灣必須尋求自保,但這種自保如果僅能聽從美方戰略安排,而忽略自身安全利益,光採守勢恐將付出巨額成本。

袁易中午接受中央社訪問時說,中國在美國眼裡,已成為亞太地區唯一可與其抗衡的區域霸權;不同於北韓僅在軍事上蠻橫、敢衝,中國在經濟、外交及國防上等整體發展,讓美國感受到這股力量的強大,也觸動美國的敏感神經。

他認為,美國自後冷戰時期對中國採用圍堵策略,直到今日,儘管時空及安全環境變遷,美國對中國的軍事思考,仍意圖採取圍堵策略。從地緣結構性來看,一個全球霸權與地區霸權產生擦撞與矛盾,這是不可避免的宿命。

袁易表示,這份軍力報告既然是美國國防部所主稿,就是從作戰角度等單一性、針對性指標來分析中國軍力狀況,不過,台灣在解讀時,不應忽略其他面向,包括中國對台政策軟的一手、中國利用和緩外交手段與週邊國家交往的實際情況,才能整體評估台灣的安全政策。

他說,這份中國軍力報告指出兩岸軍事平衡逐漸向北京傾斜,台灣所能採取的,當然是「尋求自保」,這是攸關自身安全的必要條件。但是,台灣是不是只能聽從美國的安排,僅限防禦戰略,對台軍售價格又不能與美方討價還價?他不認為台灣只能選擇這條路。

袁易認為,台海兩岸對峙是政治及歷史問題,台灣如果只尋求軍事手段解決,在兩岸軍力逐漸失衡下,無異是緣木求魚。尤其是在中國日益軍備現代化,從成本效益觀點出發,攻擊優勢必大於防禦一方。

他並舉南韓與以色列的例子指出,美國一向限制盟邦發展攻擊性武器及戰略,但以色列卻認為攻擊是最好的防衛,南韓也自行發展攻擊性飛彈武器,如今,這些國家的國防力量都不能小覷,美方對這些情況也莫可奈何。

他表示,如果台灣的安全戰略一直受美方牽制,未考慮自身利益,甚至認為攻擊是不道德的,如此,台灣未來不僅付出成本甚鉅,也可能與對岸形成大小不均的軍備競賽,傷害台灣整體利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