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研院台 開發「奈米質譜檢測技術」1小時知道是否罹癌

標籤:

【大紀元7月20日報導】(據中廣新聞何宏儒報導)台灣奈米科技有重大進展。台灣中央研究院發表獨步全球的「磁性奈米粒子」質譜驗血技術,只要使用小學生使用的磁鐵,就可以迅速「大海撈針」,從血液中吸出和SARS、癌症、中風等病症相關的標記蛋白質,可以在一小時內診斷病情。

這項研究成果正在申請台灣外專利,臨床實驗、認證後,民眾未來只要多花幾百塊錢,就能夠享受這項最新的奈米科技。

「蛋白質體學」是醫學研究的新領域:透過對「蛋白質變異」的研究來瞭解疾病的機制,現在已經可以成功診斷出許多疾病。不過,因為血液中跟疾病有關的「標記蛋白質」,含量往往很低;傳統「酵素免疫法」(ELISA)的檢測流程總得進行個大半天,實在浪費時間!

台灣中研院化學所研究團隊現在成功開發出「奈米質譜檢測技術」,只要10分鐘就可完成90%的過程。副研究員林俊成解釋:這是因為奈米粒子表面可以裝配的抗體數密度更高,因此反應速度大幅提高!而運用ELISA,要檢測一種「標記蛋白質」就必須設定一組實驗;但是這項技術可以同時檢測出各種不同的「標記蛋白質」,效率當然大幅提升。

他表示:不管胃癌、乳癌或大腸癌,只要ELISA能夠檢測的項目,這套技術都可以更有效率地完成。不過因為「質譜儀」價格昂貴,臨床運用又需相關認證,普及化可能還得再等一段時間。目前研究團隊一方面申請專利;也正進行「定量」研究,未來像「健檢」這類「大量檢測」的時間一定可以大幅縮短!

相關新聞
17名學者獲頒中研院年輕學者研究著作獎
中研院獎助年輕學者 李遠哲:讓創意延伸!
中研院下修2005年台灣GDP年成長率為3.74%
中研院:今年台灣民間消費投資可望穩健成長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