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匯率變動大事記

標籤:

【大紀元7月21日報導】(中央社北京二十一日法新電)經過十年之後,中國今天調整人民幣匯率,將八點二八釘住一美元的匯價調升為八點一一兌一美元;同時不再僅僅釘住單一美元,而將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

在中國採取此一作法之前,各貿易夥伴國已一再施壓,特別是美國。美國稱,人民幣匯價使得中國不公平地壓低了出口成本,同時推升了進口品價格。

以下是人民幣匯率變動大事記:

‧中國人民銀行1948年12月1日在河北省成立,並發行人民幣作為中國的新貨幣。

‧在中國1953至1972年的蘇聯式計畫經濟全盛期,人民幣固定在2.42兌1美元價位。為維持這種不切實際的匯率水平,中國政府採行嚴格的兌換規定,要求所有企業和個人向指定銀行出售手中外匯。

‧在以美元為基礎的布列敦森林協定1971年崩潰後,許多國家採行了浮動匯率機制,容許由市場決定各主要貨幣的匯價。

‧中國在1970年代末期推行經濟改革,以建立比較市場化的體制,並實施貨幣雙軌制,人民幣只在內部通行,至於外籍人士則必須使用外匯券。

‧中國銀行1980年設立外匯調劑中心,持有外幣者可在調劑中心向需要者出售外幣。

‧人民幣由1981年的1.50兌1美元下貶為1984年的2.30兌1美元,並在1993年之前,再貶為5.8兌1美元。

‧中國1994年採行所謂以市場為基礎的浮動匯率制度,使人民幣匯率符合外匯調劑市場的8.70兌1美元。

‧1996年12月1日,中國實施經常帳兌換,人民幣匯率小幅升值為8.3兌1美元。在此之後,人民幣的匯價便固定在8.28兌1美元,上下浮動的幅度很小。

相關新聞
中國宣布人民幣匯率有限度浮動
中國十年來首度重估人民幣幣值
人民幣升值  戴勝通:對台灣中小企業影響有限
投顧:人民幣緩升有利資金流入亞洲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