佈局DRAM 外資擺脫傳統

標籤:

【大紀元8月1日訊】〔自由時報記者梁世煌╱台北報導〕DRAM第3季景氣復甦行情才剛剛開始,外資法人對於相關個股的佈局卻已經出現微妙的變化。原本生產標準型DRAM的華邦(2344 ),在轉型至其他領域之後,7月份獲得外資買超量已經打敗茂德〔5387〕、南科(2408 )等傳統DRAM大廠,僅次於力晶〔5346〕,華邦轉型題材是否持續發酵,值得投資人關注。

華邦才剛剛在上週召開法說會並公佈第2季的財報數據,第2季本業雖然仍然虧損4億餘元,但整體轉型效應已經開始顯現,在出售台積電(2330 )持股等業外收益挹注後,華邦第2季總算維持每股獲利0.08元的小賺局面。而不論本業虧損或是第2季每股獲利的數字,華邦的表現均優於先前已公佈季報的南科。

事實上,雖然從第2季中旬開始,市場上已頻頻出現DRAM產業景氣即將反彈的說法,但外資法人佈局的策略顯然不全然集中於傳統的DRAM三雄((茂德、力晶、南科 ),對於致力轉型的華邦及世界先進〔5347〕(現應歸類晶圓代工股 )的注意,似乎有越來越多的趨勢。

以7月份為例,展現強大營收獲利爆發力的力晶,始終是今年外資買進DRAM股的首選,7月累計買超56.09萬張,華邦則以7.06萬張的買超量,成為DRAM族群中僅次於力晶的外資叫進股,遠高於南科及茂德的3.63萬張及1.04萬張,至於世界先進亦有4.53萬張的買超量,外資持有的興趣也不低。

外資分析師認為,華邦繼取得英飛凌代工訂單後,日前又拿下東芝單電晶體類靜態隨機存取記憶體(1TPSRAM )訂單,有助於填補明年12吋廠量產後的產能,而第3季華邦如能順利在本業轉虧為盈,接單題材加上營運轉機,轉型後的華邦將可望在下半年獲得外資更多關愛的眼神。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人民幣升值  外資是否「錢」進股市待觀察
香港多家外資行庫研判人民幣將再升值
外資:人民幣升值  國際熱錢持續進入亞洲
外資:人民幣升值效應 資金轉向金融及內需股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