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農場復健 精神病患重生

人氣: 7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8月12日訊】〔自由時報記者王昶閔╱台北報導〕在台灣花蓮玉里的萬寧農場中,一群走出病房的精神分裂症病患,胼手胝足、揮汗耕作,在與自然田野朝夕相處之間,解放了他們狂亂的心靈,令其重拾寧靜,找到屬於自己的「美麗境界」!

「當小蘇走進農場時,他彷彿醒了過來!」四十多歲的小蘇,八年前精神分裂症首度發作,一度意識混亂,甚至連自己的排泄物都吃,到農場一年多來,他非但不再發病,能自理生活,更成了開搬運車的駕駛。

「稻子很軟,沒噴藥,蟲又愛吃,台灣颱風多,不容易照顧,實在沒時間想其他事情!」小蘇這番話,被印在萬寧農場出產的復健優質米真空包上。

萬寧農場隸屬署立玉里醫院,民國六十三年成立,是全台最具規模的農牧混合式復健工作訓練場,歷經三十二年辛苦經營,面積從當年三公頃擴充到今日的三十七公頃,年產肉豬約五百頭與稻米約三百四十噸,全數供應院內兩千兩百名住院病患食用,該院九成以上都是精神分裂症患者。這個復健訓練的模式所獲得的成功,不但傲視全台,可能也是全球僅見。

農場主任邱鴻森說,農場的工作是職能治療的一種,適合病情穩定、體能較佳且有興趣的病患,病患一天工作五到六小時,有些人幾天就受不了,但也有人一待就是十幾年;目前實際在工作的病患,約三十多位,清一色是男性。

年逾六旬的李老先生,精神分裂後被家人送到醫院,但他無法接受,逃院回家多達十多次,來到寬闊的農場,他猶如找到新天地,愛上了這份「工作」,一待就是十多年,是全農場中最資深的病患。

玉里醫院醫療團隊表示,這樣的復健訓練,雖然無法「治癒」精神分裂症,但卻能有效的穩定病情,並延緩功能退化;「從消極收容到積極復健」,他們希望證明精神病患並非不定時炸彈,也不只是社會累贅,只要給予適當舞台,病患們也能有令人意想不到的生產力。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