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算記者?聽聽博客和記者咋說

標籤:

【大紀元8月13日訊】(美國之音記者:蘭德費爾2005年8月12日華盛頓報導)伊拉克戰爭爆發初期,一種因特網上特有的傳播方式“網志”,也稱“博客”,在美國出現。 當時,駐紮在中東地區的美國軍人設立了各種網頁, 以網絡日記的形式和讀者分享他們的所見所聞和親身感受。此後,“博客”正式成為一種大眾傳播形式,進入人們的視野。 全世界各地的“博客”網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出來。特別是去年美國大選,以政治報導為主題的“博客”們大顯身手,披露了主流媒體報導中的一些錯誤,讓人們更是對“博客”刮目相看。不過, “博客”們在政治論壇上越來越活躍, 但他們到底算不算是真正的新聞工作者呢?

約翰·赫勒幾年前就提出過這樣的疑問。赫勒在一個叫做[微觀新聞]的博客網擔任編輯。這個網站專門討論與“博客”相關的問題。如果一個“博客” 不僅僅在網上傾吐自己的觀點,而且還進行研究和報導某個問題,那他算不算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新聞記者? 約翰·赫勒感到疑惑的是:“博客” 們寫的東西既沒有編輯把關,又存在著嚴重的黨派偏見,他們具備新聞記者的資格嗎?

*最認真的讀者*

大多數的“博客”網都是個人性質的,有人喜歡在網上談論自己的個人生活,有人熱衷於就政治和國際事務發表見解。“博客” 們還常常互相聯網或者相互批評指正。因特網使用者們有時候是在偶然情況下,有時候是在朋友大力推薦下發現了某個“博客”網。他們也可以通過”Feedster”或者”Bloglines”這類專門針對“博客”網站的搜尋器來尋找這類網站。

“博客”網的寫作高手們通常也是傳統媒體最認真的讀者或觀眾,一些有名的博客網經常對主流媒體發表評論。反之,傳統媒體也對“博客”這類的新型傳播方式採取了歡迎態度。許多報紙和電視台都專門指定記者以報紙或電視台的名義來撰寫“博客”專欄。

最近一段時間,關於“博客”是否具有新聞記者的資格這一爭論有所升溫。華盛頓保守智囊機構傳統基金會組織了一次討論,題目是[博客與新聞記者,他們是朋友還是敵人?] 與會者之一,吉姆.黑爾是華盛頓郵報的編輯,他在發言人中把“博客”稱為“記者兄弟隊伍”中的成員,並對他們表示大力歡迎。他說:“任何人都可以是記者,任何一個拿筆寫作的人,雖然這個說法在今天的電子時代聽上去有些過時, 所有傳播新聞的人都可以是記者。”

*博客或步入政界*

另一位與會者丹尼.格拉夫是個“博客”,他主要在網上講述他的個人生活,比如收養孩子的經歷等等。不過他也經營一個屬於主流媒體的在線技術網站,叫做[國家雜誌]。格拉夫在討論會上表示,許多記者看不起“博客”,稱他們是“ 語無倫次的大嘴巴”,“口沫橫飛的蠢材”,“一群沒頭腦的傻瓜”。他說他本人雖然不會這麼極端,不過他認為“博客”絕對不是新聞記者。他說:“這是二十一世紀信息時代一場知識份子之間發生的爭執。『博客』是新聞記者嗎?絕對不是。他們不是記者,也沒有成為記者的慾望。他們是來自基層的活動人士,如果有一天他們要辭去工作,改變職業,那他們很有可能進入政界,而不是成為記者。”

丹尼.格拉夫承認,有的時候“博客”也作一些記者性質的工作,比如查看政客們的講話中引用的事實準不準確。他說,從這方面來說,他們的確起到了公眾監督的重要作用。格拉夫:“不過,做一些記者所做的事並不等於你就是記者,就好像你學過急救,但並不等於你有資格當醫生,或者說你借給朋友錢不等於你是個銀行家。『博客』給公眾帶來的是新鮮的觀點, 熱誠,以及敢說敢作的風格,他們不必對任何人只需要對自己負責。可以說他們是信息革命中的先鋒。”

*政治見解明顯可見*

艾德.莫裡塞是美國最有成就的“博客”之一。他的保守派“博客”網“船長宿舍”,有一次因為一天之內點擊的次數達到兩萬而陷入癱瘓。他在傳統基金會的這次討論會上告訴聽眾,“博客”們挖掘獨家資料,然後和讀者交換信息。莫裡塞說:“這就是新聞報導,不管你如何稱呼哪個報導新聞的人。”

在“博客”界,莫裡塞被稱為“莫裡塞船長”。他承認,“博客”們經常會把黨派偏見帶入他們的工作,走中間路線的“博客”很少。不過他說,即使是主流媒體的記者也有隱藏,甚至是不太隱藏的政治見解。去年,一批“博客”組織起來,對CBS電視台一篇關於布什總統在越戰期間的參軍記錄的報導提出抨擊,揭發報導中使用的主要文件可能是偽造的。

莫裡塞說,這些“博客”可以說以最好的方式發揮了“公民記者”的作用。他說:“『博客』們可以在記者、學者、批評家、自我推銷者的角色中自由轉換,有時候一天之內可以扮演很多角色。作為自己的編輯和出版人,我們具有這樣的靈活性,只要自己認為合適就行。我們在這些領域所起的作用反映了讀者對我們的信任程度。”

*感情豐富的博客*

新聞一直被認為是一個有前途,值得尊重的行業,除此之外,它還具有強大的力量,因此有人把新聞業稱作是除了美國政府行政、立法、司法之外的第四個分支。而“博客”沒有工資可拿,他們頂多被稱為“業餘記者”。大多數人都像莫裡塞那樣必須有一份正式工作來維持生活,然後利用晚上,週末或者工作的休息時間在“博客”網寫作。

賈維斯也是一個“博客”,他有一次在網絡日記中寫到,新聞是有組織的,不具人格和私人感情的;而“博客”正相反,它是有人性,私人化和具有感情的。也許對於很多傳統意義上的新聞記者來說,“博客”感情太豐富,個人觀點太強;他們仍然堅信,只有用客觀的手法傳播新聞,不加以分析或者賣弄自己的個人生活,立場和黨派見解,這樣才能算得上是貨真價實的新聞記者。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電影翻版「機場客運站」 42歲男終獲英籍
廣州白雲機場客機撞牽引車
報導指廣州白雲機場客機與牽引車相撞
郭傳林為谷僳重出江湖 竇唯希望少些弄潮兒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