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家丘成桐批評中國學術風氣不良

人氣 8

【大紀元8月14日報導】(中央社台北十四日電)數學家丘成桐近日在北京表示,中國的學術風氣已到了非整治不可的地步,否則中國科技發展將至少退後二十年。目前任教於美國哈佛大學的丘成桐更直言,哈佛畢業生的論文水準,甚至比中國科學院一些院士的文章都要好。

北京科技報報導,丘成桐說,中國有些高校和主管部門喜歡用「文革」或「畝產萬斤」的形式作為工作成績向上匯報,卻完全不考慮教育的真正使命。

丘成桐並舉出兩個例子。

他說,「在數學界有一個很重要的數學猜想,一百多年沒有一個數學家不想解開它。一個朋友在我的建議下做了很重要的第一步。一九九五年,我感覺時機成熟,可以再沿著已有的方向,做出有史以來第一流的成果,於是拿到中國辦了一個討論班。」

丘成桐表示,討論班吸引很多青年學者,但後來有些參加的教授不想做了,他們認為做這種費力的事情划不來,還不准學生繼續做研究,「最後這個本來很有希望的征服猜想的計劃不了了之。」

於是,丘成桐找到廣東中山大學數學院朱姓院長繼續做研究,並且得到了好成績,卻惹惱對此研究持反對意見的人。

結果,2002年由數學大師陳省身和丘成桐倡議召開的世界數學大會,大會給中國數學機構的演講名額全部是北京和上海。

另一個例子是,丘成桐花了很多功夫培養一個中國學生,畢業時,一名哈佛教授告訴丘成桐,這個學生抄襲他的論文。出於保護年輕學生,丘成桐沒有深究,結果愈演愈烈。

丘成桐說,這個人現在已經是中國科學院的院士,負責好幾個基金會,「平時許多人都怕他。」「他把我十幾年前的文章,改頭換面後據為己有。我批評他,這個人還說我荒唐可笑。真是不道德!」

丘成桐指出,這個人不光彩的記錄還有很多,例如有年輕學者的文章,他看到不錯,就要求把自己的名字放在真正作者的前面,如果不從,就恐嚇說「以後不給你研究經費」,導致很多研究人員很怕他。

丘成桐認為,在「文革」以前,中國的數學研究有世界水準,但後來不斷出現的政治運動,把這些全部破壞了。

丘成桐進一步說,以目前中國的本科教育模式,不可能培養出一流人才;中國「迫切的問題,是提高質量。學風要徹底改掉。」

丘成桐一九四九年生於廣東汕頭市,後隨家人移居香港,就讀香港中文大學,再到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校區受業於陳省身,獲得博士學位,曾獲美國數學會幾何的大獎Veblen獎、費爾茲獎。

丘成桐曾任教於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史丹福大學、普林斯頓高級研究所、加州大學聖地牙哥校區,現任教於哈佛大學。

相關新聞
第十一篇:兩國的犧牲貢獻及美國援華評價
第十二篇:美國二戰總貢獻和名人論述
第六篇:駝峰空運
扁︰台灣人當家做主願望 擋不住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