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重建區設置數位機會中心 居民已會製作網頁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8月14日報導】(中央社記者翁翠萍台北十四日電)縮減城鄉差距九二一重建區數位機會推動試辦計畫實施以來,台灣教育部在南投等四縣設置八個數位機會中心,提供當地居民資訊能力訓練。教育部次長范巽綠表示,經過半年多的設置與輔導,很多社區居民從什麼都不會,變成會打字,甚至還會製作網頁。

由台灣行政院出資,教育部監督的數位機會中心設置在苗栗縣南莊鄉東河社區、台中縣東勢鄉慶東社區、嘉義縣阿里山鄉達邦社區,以及南投縣中寮鄉龍安社區、信義鄉青雲社區、名間鄉新民社區、仁愛鄉清流社區、國姓鄉梅林社區。

范巽綠與行政院勞委會主委陳菊最近訪視青雲社區與梅林社區數位機會中心,瞭解青雲社區是以布農族為主的原住民部落,梅林社區是傳統農村聚落,居民以務農為主,兩個社區除教師、公務人員等少數族群會使用電腦外,絕大多數民眾都是電腦門外漢。

這些社區初期以培訓社區志工及種子師資為目標,迅速提升社區資訊應用品質水準,並將開辦資訊課程,學習文書處理、電子商務、區域網路等電腦應用課程,提供社區居民免費學習機會,帶動社區產業成長。

范巽綠說,教育部積極建置偏鄉數位機會中心,勞委會有縮減產業勞工數位落差計畫,許多部會也有各自的數位發展與產業計畫,教育部希望予以整合,幫助偏鄉不論在文化特色、人物、歷史、願望,都可向全台灣甚至全世界表達。

陳菊也指出,勞動力的數位落差是國家經濟競爭力落後的因素之一,勞委會每年訓練一萬多名勞工,就是希望透過資訊教育縮減勞工的數位落差,像梅林社區特產香茅草等系列產品透過網路,開拓不同的行銷管道,就能因為e化增加收入。

教育部表示,縮短數位落差需要長期努力,偏遠地區民眾長期因資訊落後造成人才外流,甚至產生弱勢族群的消極心態;透過推廣數位學習,並結合當地經濟活動,可促使民眾清楚認識在地文化、產業特色,進而自我肯定,創造經濟生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