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不守髮不能註冊 學子反彈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8月15日訊】〔自由時報記者陳鈺婷╱台北報導〕教育部雖然宣示解除髮禁,但學生在網路上反映仍有許多學校未確實落實,「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有學生說,即使校規沒規定髮禁,老師仍說要以「班規」來要求大家理平頭;也有學生反映,老師要求學生註冊時要進行頭髮檢查,「頭髮沒過,不能註冊」。

學生在網路上發起的反髮禁家族,已累積了十萬四千名成員,強調要持續推動反髮禁訴求,監督學校落實。

反髮禁自治協會會長李建緯表示,教育部行文給各縣市教育局說明解除髮禁政策後,目前有新竹縣、台中縣市、台南縣等四縣市教育局,明確表達支持立場;只是多數縣市教育局態度仍然消極,表示「要看到教育部公文再說」,但是學生並不放棄希望。

反髮禁學生團體表示,教育部的宣示對學校並非毫無影響,只是和預期仍有落差,學生在網路家族上回報各校狀況,有縣立國中老師在上課時跟同學說「把頭髮全部給我剪好,統統都一樣、統統照舊」;有國立高中訓導主任說「報紙登髮禁要解除,你們不要太高興,那是報紙寫的,學校是見文辦事」;也有某國立高中校長說「教育部雖然已廢止規定學生髮式,不過還是會對學生頭髮有基本的要求,維持╳╳高中固有的校園文化」。

至於私立學校部份,基於私人「辦學自由」,教育部無法強制要求私校落實解除髮禁政策,但學生認為,「人權絕對不應該有公私立之分」,反髮禁團體將繼續爭取私校完全解除髮禁。

家長團體同聲援 學校該重視頭皮以下的事

〔記者陳鈺婷╱台北報導〕教育部日前宣示解除髮禁,但學生反映學校落實狀況不佳,教育部再度以明確立場呼籲各校尊重自主、回歸自然,接受多元的審美觀。

人本教育基金會等團體也聲援學生立場,希望社會各界踴躍加入「反髮禁護法團」,由於9月、10月開學後,學校可能進行頭髮檢查,這是「護髮」的關鍵期,希望結合各界力量一起監督學校落實。

教育部表示,解除髮禁並非譁眾取寵,也非回應少數學生訴求,而是希望以具體行動來建構一個「尊重、包容、多元」的友善校園,讓我們從糾葛多年的三千煩惱絲中看到「尊重自主與回歸自然」。

教育部指出,解除髮禁後獲得不少肯定與支持的掌聲,但也引來部分學校、教育人員的疑慮,有人擔心一旦解除髮禁,學生一定會作怪,沒有「學生的樣子」,也有認為解除髮禁等於破除一切規範,校園會落入無法無天的狀態。

這些擔心都屬於邏輯上的「過度推論」,和態度上的「預設立場」,從教育的觀點而言,讓學生從學習管理自己的頭髮做起,是回歸教育的本質,也是展現信任的基本態度。

反髮禁護法團成員昨天也站出來聲援學生,全國家長團體聯盟監事主席劉承武表示,髮禁違反了基本人權,任何公權力事項都應該以「理性」,而非憑「感覺」溝通,甚至規範。

台灣性別人權協會秘書長王蘋則感嘆,學校管理者仍存在「西瓜皮」時代的心態,不斷擴大管理權,忽略教育的本質,時代改變,但教育管理者觀念並沒有進步,學校該重視的是學生「頭皮以下的事,而非頭皮以上的事」。

「提著腦袋上學去」導演吳米森也聲援學生訴求,他說,髮禁本來就是不對的,但是竟然變成學生要為這個錯誤的政策辯解,教育管理者總是抱持「痛苦傳承」的心態,以自身的經驗去對待現在的學生。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