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報編輯怒斥團中央書記奴化記者

人氣 3

【大紀元8月16日訊】繼去年「中國青年報」(以下簡稱中青報)記者盧耀剛萬言書致函趙勇、猛批共青團中央壓制該報後,該報再有編採人員向當局「發炮」,中青報著名“冰點”專版主編該報李大同日前發表萬言書,公開批評報社日前出台的《採編人員績效考評條例(試行稿)》是要將記者和編輯「奴性化、庸俗化」,又指該報頂頭主管——共青團中央書記處書記趙勇要把中青報「當成兒子」,而新規定的目的是「以少數領導官員是否滿意」作為衡量新聞價值的標準,李大同在信中高喊「我們不能再沉默」。

李大同發表萬言書怒斥團中央處書記

據明報透露,中青報這項剛出爐的條例具體列出採編人員每月評比的計分標準,根據每人得分多少來獎罰員工,由於加減分的標準以「領導看法」佔很大比例,於是引起採編人員不滿。該報「冰點」專版主編李大同向總編輯及編委會發出公開信,直斥條例剝奪了記者對社會和官場腐敗現象的監督權利,要記者順從官僚意志,妨礙甚至破壞中國今後的新聞改革和民主建設。

「一篇報道或版面受到讀者最高評價只能加50分,但只要受到某官員表揚,最低可加80分,最高可加300分﹗如果受到官員批評,還要反向扣分﹗」李大同說,以官員好惡決定加減分,意味新聞報道無論付出多大努力,只要官員不高興就等於零。他認為新聞媒體基本的、代表社會良知和公正的功能輿論監督將完全消失。

李大同表示,事件的核心「是價值導向問題,是將中國青年報奴婢化、侏儒化、庸俗化的問題」﹔面對條例「我們不能再沉默,也沒有理由再沉默」。

萬言書同時指稱主管中青報的團中央處書記趙勇無視優良傳統,一心要將報紙辦成「老子和兒子的關係」,「老子吆喝一聲,兒子應當瑟瑟發抖﹔老子讓你往北,兒子就不敢往南」﹔「生怕報紙惹官場同僚不高興,對自己仕途造成威脅」。

中國青年報與團中央的矛盾由來已久

中青報採編人員與團中央高層的矛盾由來已久,去年發生的中國青年報記者、報告文學作家盧躍剛在網上發表”給團中央書記處常務書記趙勇的公開信”,震撼了中國輿論界。

去年5月24日,主管中青報的團中央第二把手趙勇在中國青年報中層幹部會上講話,重申團中央對中國青年報的絕對權威,主旨就是:一、誰要是不聽話,隨時隨地可以滾蛋。二、中國青年報是”團報”,不是”抽象的大報”。三、不能用”理想主義”辦報。言論一出,引起衆多中青報記者,編輯人員的憤怒。

盧躍剛認為:趙勇講話充滿了教訓、恐嚇和無知,”代表本屆團中央書記處在中國青年報樹立了一個惡劣的形象,一個小官僚一朝權在手,便把令來行的形象。”使報社許多同仁極度反感和失望。

包括盧躍剛在内的中青報七十多位編輯、記者聯名寫給團中央書記處和周強書記一封信,被周強斷然拒絕后,有下級單位的成員把一封嚴厲批評上級領導(涉及的范圍還要大得多)的公開信捅到互聯網上,引起輿論界的震動。

這是盧躍剛和他所代表的《中國青年報》裡的大多數編輯和記者,公開地表示他們和共青團中央主要領導人決裂,這是前所未有的。盧躍剛的公開信披露的中青報與中共高層互動的大量事實細節,令同行們相當”解饞”,他在”萬言書”中闡述的思想觀念,幾乎就是中國新一代報人的宣言書,幫助外界了解到中國新聞界先進分子的脈動。

背景

李大同為中國青年報資深報人,1994年底創辦“冰點”的專題特寫版。《冰點》開篇“北京最後的糞桶”,首次將普通百姓的生活作為中央媒介新聞著力表現的對象,引起讀者熱烈的反響。其後,《冰點》創出一條通過對普通人生活細膩、生動的描述為基點,全面深刻地反映社會現實與變遷、謳歌真善美、抨擊假醜惡的辦刊新路。在6年多的辦刊實踐中,《冰點》以獨家題材、獨特視角、白描手法為鮮明特點,深受讀者歡迎。《冰點》報道被各地報刊大量轉載;其中多篇被拍成電視專題片;有4篇被拍成電影和電視劇。目前《冰點》已出刊330多期,累計近300萬字。《冰點》報道已有三家出版社精選成書,被多所大學新聞系列為必讀參考書。李大同、盧躍剛連同劉縣書、杜涌濤獲譽為中青報冰點專版的「四大金剛」。

相關新聞
林希翎  中國最後一個大右派
新疆50名受虐農工失縱
任權 : 您的面孔為何如此猙獰
安徽靈璧龍捲風11死30餘傷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