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编辑怒斥团中央书记奴化记者

人气 3

【大纪元8月16日讯】继去年“中国青年报”(以下简称中青报)记者卢耀刚万言书致函赵勇、猛批共青团中央压制该报后,该报再有编采人员向当局“发炮”,中青报著名“冰点”专版主编该报李大同日前发表万言书,公开批评报社日前出台的《采编人员绩效考评条例(试行稿)》是要将记者和编辑“奴性化、庸俗化”,又指该报顶头主管——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赵勇要把中青报“当成儿子”,而新规定的目的是“以少数领导官员是否满意”作为衡量新闻价值的标准,李大同在信中高喊“我们不能再沉默”。

李大同发表万言书怒斥团中央处书记

据明报透露,中青报这项刚出炉的条例具体列出采编人员每月评比的计分标准,根据每人得分多少来奖罚员工,由于加减分的标准以“领导看法”占很大比例,于是引起采编人员不满。该报“冰点”专版主编李大同向总编辑及编委会发出公开信,直斥条例剥夺了记者对社会和官场腐败现象的监督权利,要记者顺从官僚意志,妨碍甚至破坏中国今后的新闻改革和民主建设。

“一篇报道或版面受到读者最高评价只能加50分,但只要受到某官员表扬,最低可加80分,最高可加300分﹗如果受到官员批评,还要反向扣分﹗”李大同说,以官员好恶决定加减分,意味新闻报道无论付出多大努力,只要官员不高兴就等于零。他认为新闻媒体基本的、代表社会良知和公正的功能舆论监督将完全消失。

李大同表示,事件的核心“是价值导向问题,是将中国青年报奴婢化、侏儒化、庸俗化的问题”﹔面对条例“我们不能再沉默,也没有理由再沉默”。

万言书同时指称主管中青报的团中央处书记赵勇无视优良传统,一心要将报纸办成“老子和儿子的关系”,“老子吆喝一声,儿子应当瑟瑟发抖﹔老子让你往北,儿子就不敢往南”﹔“生怕报纸惹官场同僚不高兴,对自己仕途造成威胁”。

中国青年报与团中央的矛盾由来已久

中青报采编人员与团中央高层的矛盾由来已久,去年发生的中国青年报记者、报告文学作家卢跃刚在网上发表”给团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赵勇的公开信”,震撼了中国舆论界。

去年5月24日,主管中青报的团中央第二把手赵勇在中国青年报中层干部会上讲话,重申团中央对中国青年报的绝对权威,主旨就是:一、谁要是不听话,随时随地可以滚蛋。二、中国青年报是”团报”,不是”抽象的大报”。三、不能用”理想主义”办报。言论一出,引起众多中青报记者,编辑人员的愤怒。

卢跃刚认为:赵勇讲话充满了教训、恐吓和无知,”代表本届团中央书记处在中国青年报树立了一个恶劣的形象,一个小官僚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的形象。”使报社许多同仁极度反感和失望。

包括卢跃刚在内的中青报七十多位编辑、记者联名写给团中央书记处和周强书记一封信,被周强断然拒绝后,有下级单位的成员把一封严厉批评上级领导(涉及的范围还要大得多)的公开信捅到互联网上,引起舆论界的震动。

这是卢跃刚和他所代表的《中国青年报》里的大多数编辑和记者,公开地表示他们和共青团中央主要领导人决裂,这是前所未有的。卢跃刚的公开信披露的中青报与中共高层互动的大量事实细节,令同行们相当”解馋”,他在”万言书”中阐述的思想观念,几乎就是中国新一代报人的宣言书,帮助外界了解到中国新闻界先进分子的脉动。

背景

李大同为中国青年报资深报人,1994年底创办“冰点”的专题特写版。《冰点》开篇“北京最后的粪桶”,首次将普通百姓的生活作为中央媒介新闻着力表现的对象,引起读者热烈的反响。其后,《冰点》创出一条通过对普通人生活细腻、生动的描述为基点,全面深刻地反映社会现实与变迁、讴歌真善美、抨击假丑恶的办刊新路。在6年多的办刊实践中,《冰点》以独家题材、独特视角、白描手法为鲜明特点,深受读者欢迎。《冰点》报道被各地报刊大量转载;其中多篇被拍成电视专题片;有4篇被拍成电影和电视剧。目前《冰点》已出刊330多期,累计近300万字。《冰点》报道已有三家出版社精选成书,被多所大学新闻系列为必读参考书。李大同、卢跃刚连同刘县书、杜涌涛获誉为中青报冰点专版的“四大金刚”。

相关新闻
林希翎  中国最后一个大右派
新疆50名受虐农工失纵
任权 : 您的面孔为何如此狰狞
安徽灵璧龙卷风11死30余伤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