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油荒問題嚴峻考驗中國經濟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8月18日報導】(中央社記者盧健輝香港十八日電)香港星島日報今天在社論指出,中國經濟急速起飛,能源需求大量增加,繼電力供應吃緊後,又出現汽油短缺現象。目前中國當局解決「油荒」問題,達到供需平衡,是中國步入市場經濟的一項嚴峻考驗。

報導中指出,中國汽油自用不足,汽油出口卻明顯增加。今年上半年,經廣東口岸出口的汽油增加四成,造成的原因就是中國管制汽油零售價格,以至中國境內汽油價格低於香港和海外,油公司出口汽油獲利補貼國內出售汽油的虧本。

  社論指出,過去廣東省為了吸引外資,提供外資或合營企業免稅進口汽油配額,讓業者可以降低生產成本。現在則是免稅汽油較在中國購買汽油為貴,企業界乾脆購買中國汽油,以致造成近二十萬噸免稅油配額未被使用。此外,香港職業駕駛也紛紛開車前往中國加油。

  社論說,中國汽油零售價偏低,肇因於,基於民生考量,政府管制成品油售價,但對原油價格政府則無從管制。近來國際油價飆升,中國煉油廠出現所謂「嚴重倒掛」的經營情況,即是產品售價低於原材料價,形成生產愈多虧本破洞愈大情形。除了一些咬緊牙關,達到國家產量指標的國營企業,一些較小型的煉油廠紛紛減產甚至停業,這是造成中國汽油供應緊張的另一原因。

社論認為,中國油產品市場包括產油和煉油,主要由中國石油化工和中國石油天然氣兩大集團掌握。究竟這次的「油荒」,與上述兩個集團提高利潤操控市場有無關聯,目前尚待調查證實。不過,煉油廠虧損則是鐵一般的事實,例如中石化屬下的香港上市公司吉林化工,最近公佈業績就列出煉油業務的虧損情況。無論是人為操控還是其他原因,「油荒」已顯示中國石油產品市場的嚴重失衡。

相關新聞
第十一篇:兩國的犧牲貢獻及美國援華評價
第十二篇:美國二戰總貢獻和名人論述
避免搶油戰 中印可能合作
國民黨七年級黨代表提 YOUNG KMT 宣言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