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全球搶油 踩到美國痛腳

標籤:

【大紀元8月22日訊】自由時報 〔駐美特派員曹郁芬╱華府19日報導〕最新出版的「外交事務」雙月刊在一篇文章中指出,中國因為快速發展而對能源產生巨大需求,不但讓美國在石油採購上感到競爭壓力,中國向伊朗、委內瑞拉,甚至加拿大等國尋求能源的結果,踩到了美國外交政策的痛腳。因此而建立的「軟權力」,甚至使美國在亞洲的盟邦澳洲對於出兵支援台海軍事衝突態度保留。

廣受美國決策精英重視的「外交事務」雙月刊在九、10月的新刊物中,以中國為主題刊登了四篇與中國有關的文章,指出中國的崛起已是不可忽視,甚至令美國不安、感受到威脅的現象。台灣議題在四篇文章中也分別被提到,認為台灣問題仍是美中關係中最棘手、最可能引發軍事衝突的議題,但美中的外交政策都在避免這種情況發生。

其中由中國前中央黨校副校長鄭必堅執筆的文章,再次推銷他所倡導的「中國和平崛起」理論。北大國際關係學院院長王緝思則在文章中表示,美中自九一一恐怖攻擊事件後所建立的穩定關係架構,至少還會持續數年,因為美國獨霸全球的情勢短期內不可能改變。鄭必堅和王緝思從北京觀點都呼籲,在美國政府要求北京和台灣執政當局直接對話之際,中美政府單位和智庫也應全面對話,共同防止台灣分裂勢力躁進,將美中捲進軍事衝突。

由兩位香港學者執筆的文章,指出中國今天是世界第二大石油進口國,能源的需求使中國不得不加強與中東、非洲、拉美及亞太國家的關係,但是中國向美國欲外交孤立的國家買油,例如伊朗和委內瑞拉,挑戰到美國外交政策,而向加拿大、拉美等鄰邦採購能源,甚至強化關係,有觸角伸向美國後院之意,更使美國感到不安。

這篇文章表示,中國因能源和經貿實力建立起來的「軟權力」,事實上是對美國外交政策造成影響,例如中國已成澳洲第二大貿易國,澳洲外長唐納去年說,美國不應期待澳洲會在台海軍事衝突發生時幫助台灣防禦,結果在一項民調中有百分之七十二的澳洲人支持這項看法。

由柴格教授領銜執筆的文章指出,英國BBC公司今年針對二十二個國家人民所做的調查反映,雖有半數的人歡迎中國的經濟崛起,但多數人對中國軍事崛起持負面看法,而中國對進口能源的依賴將使北京更重視麻六甲海峽及台灣海峽的海線安全。只要美中避免在台海發生軍事衝突,雙方在儲油開發方面合作不是不可能的。

相關新聞
傳巴菲特考慮拋售中石油持股
陝北油農維權不成面臨起訴 上書中央陳情
抗爭導致厄瓜多原油輸出中斷  當局緊急因應
中國海測船出沒 台灣開門揖盜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