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過後,農業出路何在?

杜宇

標籤:

【大紀元8月25日訊】紛擾多時的水果登陸事件,總算暫告一段落,農業是否從此遠離鎂光燈焦點,再度成為不被社會關注的產業,著實令人憂心。事實上,水果外銷不易,只是農業問題的冰山一角,農地釋出、耕地閒置、所得偏低、產銷失衡、中間剝削等迫切性問題,仍然看不到解決的曙光,農業未來出路為何,應該才是關心農業的產官學界亟需探討的議題。仔細檢視台灣農業結構及生產成本細項,不難看出其中脈絡,在維持一定品質的前提下,由於生產技術趨向成熟,能降低生產成本的空間有限,台灣農業要想追求低生產成本的競爭優勢實屬不易,未來勢必仰賴農產品品質的不斷提昇,才能維持台灣農業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藉由技術不斷創新及有效的行銷策略,將產品推向全球頂級消費群,讓食用台灣農產品成為時尚名流的象徵,更是尊貴身份的代表,這應該才是台灣農業未來應積極追求與奮鬥的目標。

目前台灣已有數種農產品如:芒果、蓮霧、葡萄、蘭花、石斑魚等具備頂級的條件,除了應建立優質品牌外,當前急待克服的問題在於品質齊一化與數量規模化,由於農民在技術、土質與經驗上的差異,所生產出來的產品品質不一,能符合頂級消費者需求的數量相當有限,貨源供應欠缺穩定性,致造成拓展國際市場的一大障礙。以台灣獨特的地理條件,若能結合先進的科技與優秀的經驗,並選對農產品種類,集中資源,全心投入,台灣絕對有實力成為全球頂級農產品的供應國,讓農業成為資訊產業以外的台灣之光,這絕非夢想或口號,從紐西蘭奇異果、挪威養殖鮭魚等成功打響國際名號的案例,相信可以給政府很好的啟發,台灣主政者或農業領導人應有此信心及遠見。
台灣農產品要想成功進占全球頂級消費市場,除了借重農業科技外,另一項助力就是IT產業的投入。儘管台灣擁有全球最具實力的高科技產業,可惜一直未將觸角延伸至農業領域,為傳統農業注入全新的利基。純就商機而言,國內晶圓代工廠商利潤因競爭激烈至大幅被壓縮,面對微利時代的來臨,誠如管理大師—唐納‧薩爾(Donald Nsull)所言,企業若持續大規模投資在硬體設備上,很可能成為企業的重擔,尤其在後摩爾時代所要追求的將不再是深度而是廣度的運用。宏碁前董事長施振榮曾說:未來科技的運用是要令使用者生活品質提升,工作效率提高,所以要簡化,要注入人性關懷的元素,不要像現在的PC對某些人而言,仍然很難上手。在台灣農業急思有所突破之際,正好提供了這樣一個嶄新的思維,政府可仿照獎參方式,提供多項優惠措施,讓科技業可以為台灣農業量身訂作符合農民需求的科技技術,諸如:農產品品種改良與保存、衛生安全監控、品質認證、食物供應鏈整合、行銷資訊網絡的建立等等,從新力公司Clie系列的停產與蘋果電腦的iPod系列熱賣及中國選擇較偏遠農村去建構全新的e化環境,並捨棄眾所皆知的操作系統,引進全中文操作系統,讓上網就像使用公用電話般的方便,農民可以輕易上網取得最新的生產技術及行銷資訊,讓資訊化農業不再只是口號等實例,相信以台灣IT產業的實力更能帶動農業全面升級,為台灣農村與農業帶來全新的風貌。

農村是國家安定的根本,讓最底層辛苦的農民脫離貧窮的宿命,應是身為國家新一代領導者應有的使命感,跳脫政治紛爭的僵化思維,回歸人性本質,從關懷出發,未來若能以「頂級農產品原鄉」作為台灣農業發展願景,積極將農業科技與IT產業技術予以整合,並廣泛地應用到整個農產品供應鏈的各個環節上,以發揮「乘數」效果,進而串連出台灣農業無可替代的競爭優勢,如此農業不僅可以擺脫夕陽產業的陰影,更將進化成知識經濟產業的一環,台灣農業出路將不再只侷限於對岸,透過全球化的佈局,讓農業成為自由貿易趨勢下的受益者。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台灣人權蒙羞 呂痛心砲轟
台陸委會︰中俄軍演 就是針對台灣
海洋拉娜 成本100賣5萬
新藥治肺癌 腫瘤縮一半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