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女”隨想曲 想唱就唱 談何容易

標籤:

【大紀元8月30日訊】(劉卓輝8月29日為亞洲時報撰文)2005年“超級女聲”狂潮還未隨8月26日晚上的總決賽最後一場散去,那一場化妝成“愛國文藝晚會”的表演,不過是這些女孩在10月開展的全國巡迴演唱會的預告篇。

朋友列孚在總決賽定三甲那日(8月26日)在報上寫了一篇《今晚,羅大佑 PK 超女》。為這問題,我想了一天。

這邊廂,全國觀眾都在電視收看“超級女聲的總決賽”;那邊廂,華人樂壇最受尊敬的人物在北京首都體育館開演唱會。如果我人在北京,我會選擇看哪一個呢?

這些女孩都很純樸

“超女總決賽”其實對我們這些成年人來說已沒有多大意義。三個歌手都是那麼出色,輸了贏了,對她們將來能否成為超級巨星也沒有一丁點關係,全看她們以後的際遇和努力。

我反而想看的是這節目還能有什麼方法來讓我熱淚盈眶,因為我已經習慣了每個星期五的“超女”比賽都要流幾滴眼淚。尤其上一場“5進3”的尾聲,一直表現比較堅強的李宇春,突然直奔PK台上擁抱兩位成都賽區的隊友張靚穎和何潔而嘩嘩大哭的情景,在我腦海裡就盤旋了幾天。這種真摯感人的場面絕對不可能是節目製作人可以預先編排的劇本。

“超女”所以好看,就是這些女孩都很純樸,都很心智健康,都很重視友情,都是單純的為了唱歌的夢想而來。雖然她們半年以來,一直被這個由成年人所設計、比賽形式異常殘酷,仿似現實社會中優勝劣敗的遊戲中洗禮,但至今,我還是看到她們本質上的善良個性。

無論評委們用什麼形容詞來褒揚她們,她們都是一笑置之,完全沒有沾沾自喜、樂極忘形的表現。可是,每當有其他選手被淘汰時,我們卻可以感覺到她們那份不捨、那份傷感。

服從於某種妥協的要求

看羅大佑,我們更多是想找回大家的集體回憶,如何在羅大佑的歌曲中緬懷自己那段曾經青春的日子;看“超女”,我是在看這些女孩的快樂悲傷。如果我看“超女”時已經無動於衷,我想,我也不必再重溫羅大佑的歌曲跟我們一起成長的過去。

“超女總決賽”終於落幕,總數800多萬個的短信投票決定了誰是冠亞季軍。我相信她們三個歌手都不會在乎這個賽果。但我卻很在乎這個節目在選歌上的編排,我相信大部份人都覺得這個總決賽真比不上過去多場的淘汰賽。原因在於它太像一場要照顧方方面面,必須政治正確的文藝晚會。

三個本來充滿時代感,充滿個性的女孩又一次被安排演唱大量不屬於她們年代的歌曲,而要服從於某些成年人,甚至老年人出於某種妥協的要求。這一點,跟“超級女聲”的主題完全是背道而馳的。

想說就說,想唱就唱,在這種環境裡,談何容易。

註:作者為著名填詞人,受歡迎作品有Beyond的《大地》、《情人》,近作有陳奕迅的《歲月如歌》。(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民意遙控下的「超女」世界
「超女」演練中的民意指向
十位超女北京造勢 張靚穎獨返成都思考前途
訪談:從“超女”到明星 一切都剛剛開始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