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應新形勢 台灣與WHO務實建立交流模式

標籤: ,

【大紀元8月7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呂志翔日內瓦七日專電)台灣專家今天順利出席世界衛生組織在曼谷舉行的全球性會議,這是中國與WHO(世界衛生組織)簽署「瞭解備忘錄 (MOU)」後,WHO 首度邀請台灣出席大型國際會議,凸顯了WHO與台灣能迴避敏感政治問題,務實地努力建立交流模式。

有一百多國、七百多位衛生專家參與的第六屆「全球健康促進會」,今天在泰國曼谷的聯合國會議中心揭幕,衛生署國健局衛生教育中心主任游伯村與成人及中老年組長徐瑞祥,應WHO邀請出席。

由於台灣不是WHO會員國及中國的干預,台灣參與WHO活動一直不很順利。今年五月世界衛生大會 (WHA)修正通過「國際衛生條例 (IHR)」,納入「普世適用」原則,台灣認為IHR將提供台灣參與世界衛生活動的法律基礎,但修訂後的IHR要在兩年後才正式實施,普世原則如何落實也無定論。

中國則於五月十四日WHA召開前,與WHO簽署MOU,WHO秘書處可邀請台灣衛生專家參加技術性會議;WHO也可派遣專家前往台灣調查衛生或傳染疾病情況,提供醫療及公共衛生技術協助;如台灣發生緊急公共衛生情況,WHO也可派官員或專家前往,提供協助,或邀請台灣專家參與相關技術活動。

WHO表示,台灣專家出席第六屆「全球健康促進會議」,是中國與WHO簽署(MOU)後,台灣第二度出席WHO主辦的國際性會議。第一次是規模較小,在北京舉行的傳統醫藥會議。

發言人辛普森強調,WHO完全依據MOU的規定,邀請台灣專家出席國際會議,以及中方與WHO都對MOU的執行情況感到滿意。

  但台灣堅持「不承認、不接受、不配合」MOU的立場沒有改變,這次出席曼谷會議與是台灣積極爭取的結果,與MOU沒有關聯。就是在這種「各自表述」情況下,台灣專家出席了WHO會議。

MOU將台灣矮化為地方政府,在台灣引起極大反感。據指出,WHO給台灣的邀請函中刻意迴避名稱問題,最高只提到城市,使台灣專家在台灣可以接受的條件下出席曼谷會議。

相關人士表示,積極爭取在平等、尊嚴原則下參與WHO活動,建立合作交流模式是台灣的目標,出席曼谷會議是台灣爭取與努力的結果。至於WHO秘書處與中國間的事務與台灣無關,台灣也無意過問,因此,WHO所謂根據MOU行事,對台灣是不存在的問題。

但他承認,對如何建立穩定、有效的交流合作模式,無論WHO或台灣都仍在摸索、嘗試階段,但至少曼谷會議已有良好開始。

相關新聞
大陸聲稱豬病獲得控制 WHO認言之過早
報告:中國醫療體制改革不成功
世衛:還不能說四川豬流感被控制
世衛:還不能說四川豬流感被控制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