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力成本過低 是否是國際企業的商機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8月8日訊】(21世紀經濟報道特約記者 羅綺萍 香港報道)為甚麼中國產品會這樣便宜?如果到中國設生產線、由中國外包服務或者在中國採購零部件,與其它新興市場相比,會否更有商機?前不久剛出版的《中國視野》研究報告提出,中國工資之低實在令人吃驚。但中國廠商並不滿足低成本現狀,正積極在多個層面提升競爭力。一些國際企業表示,他們的競爭對手已在中國設有生產線,他們必須奉陪。

由均富國際美國成員所出版的《中國視野》,前不久分別對406間擁有ISO9001証書的中國廠商,可以說在中國的這406間擁有ISO9001証書的廠商,是中國廠商中最優質的部分,和681間美國廠商的生產質素做分析及比較。

調查顯示,由於中國的民營企業及合資企業發展遠較美國為晚,有不足10年的中國企業佔總數54%,而歷史少於10年的美國受訪企業隻佔9%﹔又由於,中國企業原本非技術型員工較多,如農村工作者轉移到工業區工作等,使受訪中國企業更視品質及創新為策略重點,在設備更新、員工培訓等方面也較美國企業為重。

反觀美國企業大部分已進入穩定期,器材設備又未到更新期,故新的設備方面的投資較少,並不很有必要。在員工訓練方面,超過一半53%的中國廠商會為員工提供每年超過20小時的培訓,其中有27%的中國廠商每年為員工提供超過40小時培訓,相比於美國則隻有11%。

調查發現,中國的工資之低,實在令人吃驚。受訪中國廠商給予每名工人每月的工資是121美元(超時工作除外),比美國廠商所給予每月2160美元的工資相比,確實有很大的差別。

許多國際企業客戶,都在其它新興市場設生產線、外包服務或者採購零部件,以減低整體成本,他們在北美自由貿易區國家、東歐以至亞洲都有投資,根據他們的回饋,中國在現時階段仍是選擇對象之一。支持這一結論的重要理由之一是,這些國際企業的競爭對手已在中國有生產線,他們必須奉陪。

調查結果也顯示中國廠商並非隻滿足於低成本的優勢,正積極在多個營運層面,提升本身的競爭力,但就目前,中國廠商整體成本較其它新興市場為低。

在最新公布的新一期《中國制造業PMI指數報告》顯示,中國制造業的營商情況,在第三季的7月份,PMI指數由6月的跌至低谷有略見回升,7月份的PMI指數由6月的51.0上升至51.5。

裡昂証券首席經濟師韋卓思評論這項調查結果時表示:“繼PMI指數在6月份整體明顯下降至51.0後,利潤空間受到擠壓的中國制造業雖然沒有放松跡象,但對於國內生產商來說,人民幣幣值的些微升值,將於7月底以後帶來緩解效應,這是假設了利潤增升與出廠價格進一步下跌的步伐並不一致。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三退聲明精選(2024/06/25)
會美USCC訪團 吳釗燮籲共同譴責中共法律戰
為角色增重15公斤 黃曉明領獎時激動手抖
投資湖南桃花源古鎮 大批投資者血本無歸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