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釋戰略原油 金融時報:幫助有限

人氣 3
標籤:

【大紀元9月1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黃貞貞倫敦一日專電)颶風卡崔娜造成的慘重災情,導致原油價格飆升。「金融時報」指出,雖然美國政府同意釋出部分戰略原油,但「杯水車薪」,政治意義大於經濟實質意義,對解決全球石油嚴重短缺問題,幫助極為有限。

報導指出,卡崔娜颶風導致美國損失百分之二十的石油產出,及百分之十的煉油產量,使美國、歐洲和沙烏地阿拉伯三個重要勢力陷入苦戰。

首先是因伊拉克戰爭和石油問題,民意支持度跌到谷底的美國總統布希,雖然政治行情走跌,但釋出大量戰略原油是布希最重要的武器,美國將原油的存量上限訂在七億桶,顯示市場的確嚴重短缺原油。不過目前美國迫切需要的是石油而不是原油,現在商業石油存量已經跌到二年來的最低水準,如果煉油廠無法及時補充儲存量,情況將進一步惡化。

第二個陷入石油產量角力的是歐洲國家,歐盟規定所有會員國必須儲備原油及石油,目前五千二百萬桶石油,主要在德國、法國、義大利和西班牙。歐洲的油價創下新高,威脅經濟成長,政治上歐洲是否可能釋出石油援助美國,仍難下定論。

報導說,德國經濟部長克里門週三暗批美國面臨石油短缺危機是「咎由自取」。他說,美國煉油設備不足的問題由來已久,現在全面爆發變成令人頭痛的問題。

第三個重要角色則是全球第一大石油輸出國沙烏地阿拉伯,「金融時報」認為,美國是否希望取得沙國的石油援助,將更難預料。

不過沙國石油部長納伊米在颶風發生後已公開表示,沙烏地阿拉伯願意將每天的原油產量提高到一千一百萬桶,以彌補卡崔娜颶風對美國造成的石油短缺。

報導說,美國、歐盟和沙烏地阿拉伯已針對石油短缺問題進行討論,未來幾天情勢將會逐漸明朗。

國際油價回檔至七十美元以下

(中央社紐約三十一日法新電)由於美國決定釋出戰略儲油,世界油價回檔至每桶七十美元以下,不過投資人對石油在卡崔娜颶風災難後可能出現短缺,仍廣泛存在憂慮。

專家表示,由於至少二十座鑽油平台在風暴後消失無蹤,以及奈及利亞石油工人揚言罷工,國際石油供應不久後將更加吃緊。

十月份交貨的紐約輕低硫原油,今天下滑八十七美分,以六十八點九四美元作收。這項紐約商品交易所主要期貨,昨天曾飆上七零點八五美元空前高價。

十月份交貨的倫敦布侖特北海原油,昨天在站上六十八點八九美元歷史新高後,今天也下滑五十五美分,收在六十七美元。

相關新聞
第三次石油危機? 漲破一百美元才算
擔心颶風重創美原油設施  亞洲國際油價續攀升
原油價飆漲 石油消費國政府面臨壓力
國際油價飆漲 原物料也要漲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